李 達
(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長治 046204)
何為EPC,即對設計環節、采購環節以及施工環節進行的總承包,而EPC總承包則為在提升工程質量、保障工程安全以及有效控制造價等基礎上從工程設計開始,再到采購環節,最后再到施工和試運行階段開展整個過程的總承包。
傳統的工程總承包,因為各承包商負責從勘察到工程設計,再到采購環節以及最后的施工等不同環節,這就容易導致操作以及執行環節出現信息不對稱、難以協調等現象,再加之在質量控制、安全進度管理、有效銜接以及現場管理等中沒有一個統一有效的管理,使得整體項目費用高、工作效率不高且周期長等。而EPC總承包,因為設計環節以及施工階段可以同時開展,因此縮短了項目周期,且由源頭開展統一管理并嚴格規范,可以使業主單位削弱項目建設風險,另外總承包商也能有效利用其項目管理經驗,發揮其組織優勢,從而不斷提高項目運作效率。
涉及到EPC總承包的工程一般來說都是那些項目規模大,而且存在較高技術難度并需要較長建設周期的工程,這類項目風險較高,不可見因素較多,可能會導致企業資源浪費成本失控,在EPC總承包項目模式下,業主將整個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以及試運行等全部委托于有資質的承包商來負責,在限定的工程造價、時間和質量范圍內完成全部工程任務,EPC模式一般為固定總價合同,采用此模式有利于建設單位對項目總費用的控制,更能合理的推進工程進度,同時也將項目的大部分風險轉嫁至承包商,讓業主不再將更多精力放在具體事物當中,而重點放在對項目有影響的一些重要因素上,把握項目管理大方向,以有利于減低管理和運行成本。
對于業主單位而言,總承包模式來講并不代表零風險,業主把合同承包后,根據EPC合同來管理EPC承包商,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參與度不高,EPC合同中主要職責和權力是監控進度,主要依靠監理來把控現場質量,是一種“小業主、大監理”的管理模式,為保證建設單位對該項目建設投資的控制主要依靠在EPC招標前的可研及初步設計階段作為該項目的控制重點來嚴格控制,建設單位需要組織項目有關人員做好基礎資料調研,深入研究項目擬定方案,對項目立項進行充分論證,并選擇專業且資質較好的咨詢機構以及相關的專家加入到可行性研究預算以及審查當中,并給出審查意見。在初步設計環節,建設單位可采取工程設計招標以及設計方案競選的方式,篩選出擁有先進技術且成本合理和使用功能等各方面合適的方案。造價工程師要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成本預算對不同方案開展技術先進性以及經濟合理性比較分析,并對同類工程進行分析對比,確定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初步設計方案,而決定項目投資成敗的其中重要的兩個因素,一是設計單位對概算文件進行的編制,二是成果審查[1]。
對于總承包單位而言,EPC總承包項目模式決定了總承包商的責任和風險。通過項目總承包工程招標,業主將風險問題轉嫁到了工程總承包企業,EPC項目通常選擇以合同方式進行總價包干的模式,且EPC項目一般都在完成初步設計環節或建設環節發包,總承包單位需要在特定時間中按照前期粗略資料向業主做出報價。總承包單位需要對項目進行設計,并要求完成采購到正式施工以及最后的試運行等整個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工作,而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則由總承包單位負責承擔,在此情況下總承包企業的費用控制尤為重要。
EPC總承包合同屬于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確保工程造價切實做好的前提條件,更是工程結算基本依據,而結算效果對總承包商效益的高低具有直接影響,項目費用控制人員要與合同管理人員精密配合盡可能早些加入合同起草以及談判當中,在和建設單位進行合同談判的過程中要從多個方面(總包范圍的明確、項目進度、技術要求、付款方法、圖紙以及簽證變更)努力爭取對項目實施有積極影響的條件以及更多主動權。因此,要做好EPC總承包合同的簽訂工作,對工程造價的嚴格控制具有積極的影響。
設計是建設項目的基礎,費用控制始于設計階段,設計階段對工程項目的費用及控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設計也是EPC總承包項目盈利多少的決定性因素。
為嚴格控制成本,需要優化設計方案,防止投資浪費,EPC總承包商結合自身的技術和管理優勢,在不降低設計標準的情況下運用新技術、新工藝,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優化工程設計,根據造價額限額開展限額設計,使設計能滿足技術要求,各專業之間需要進行有機配合,采用先進的設計手段,處理好技術與造價的對立統一關系,提高設計質量[2]。
設計完成施工圖紙后,作為總承包商,要召集設計人員、采購人員以及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開展圖紙會審工作,把成本審查納入到審查范圍,成本要限制在目標成本范圍之內,在此階段,應加強施工圖預算的編制管理工作,項目費用控制人員要對施工圖進行審查,從預算造價方面進行經濟技術評價和分析,有利于核實工程實際成本,更有針對性的控制工程造價。
同時要加強設計變更管理,設計變更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不同階段的變更因素也不盡相同,變更越小,影響越小。盡可能將設計變更控制在設計階段,進而做到對工程造價進行有效控制。
因為在整個造價中材料以及設備可謂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材料以及設備采購是否能夠做好直接影響著工程總造價的高低,另一方面對這一項費用的控制是影響EPC項目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作為總承包商,要事先對需要購置的設備以及材料做全方位市場調研,然后可通過招標形式,在時間以及數量滿足要求且能最大限度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上,選出信譽以及資質好的供貨商,以合理的價格、可靠的供應來源,獲得必要的材料設備并服務。單純降價盡管也可以降低成本,但可靠的貨源、優質的服務以及供貨速度也應成為考慮在內的因素。
在采購過程中,應由專人對材料設備合同臺賬進行嚴格有效的管理,并結合合同上標注的各項目要求,對購買實施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在該環節要結合工程進度計劃科學規劃進貨時間并合理確定批量,防止供不應求或者是現場倉庫大的問題出現。設備材料到貨后,要對其做好出入庫管理。此外,在和業主就合同開展談判的過程中,關于一些材料差價風險應爭取讓業主承擔。
項目的實施階段成本控制至關重要,此過程周期長,遇到的問題多,是設計環節、采購環節以及工程管理環節等各個環節的集中體現,是確保工程得以實現的重要過程。在此階段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控制成本:
1)合理選擇分包單位。
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的前提下,采用招標方式擇優選取分包單位,能有效控制項目成本,加強項目管理,招標時在符合施工需求的基礎上對施工單位的資質和業績單位管理人員的資質和能力進行分析,選擇最佳分包合作單位。
2)加強分包。
一般情況下,總承包商與業主簽訂的合同是總價合同,在這種情況下,承包商的風險較高,通過合理的合同管理可以將一部分的風險轉嫁至分包單位。同時在項目開展中,合同內不少規定均和經濟因素有關系,所以務必對項目合同加以規范,加強管理,以更為有效地控制成本,使得雙方對合同的履行效果實現最大化。總承包商以及分包商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施工合同形式,若技術難度不高且施工圖紙經過審批,建設工期不長,單方造價相對透明,工程量比較明確,施工過程中不會出現太大變動的話,則建議選擇單價合同。如果是技術難度大,存在很多不可控且易變因素,且地質條件不清楚的工程項目,建議選擇按實結算方式。
3)施工過程中要加強簽證管理。
施工簽證即總承包商、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以及監理工程師在施工現場共同協商簽署生成,即從書面形式上對某施工情況進行描述的一種形式,因此產生的費用既是工程造價的一部分,又是施工索賠的主要依據。因此,要完善現場簽證的制度和程序,規范權限,同時做好簽證的記錄和影像資料的留存。現場專業工程師在辦理施工簽證時要及時與費控人員溝通,以做到簽證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并及時處理簽證費用,防止后期糾紛,實現對工程造價額的有效控制。
4)加強竣工結算控制。
竣工結算是指承包人根據合同條款完成所有工作后,通過發包人或者是相應機構的檢查驗收后,發承包雙方按照合同條款進行索賠、調整等相關事項,在此階段主要分為與建設單位的竣工結算和對分包單位的竣工決算,其中對建設單位要在總包合同的基礎上根據圖紙,結合現場簽證和設計變更編制竣工決算,主要要做好應由業主承擔風險引起費用變化的索賠。
對于總承包商與分包商的決算管理應以施工合同為前提,審核結算不管是項目范圍還是項目內容均要和合同一致。并對工程量進行準確核對和確認,同時確保結算資料比如設計變更以及簽證等切實有效,且合法、完整而又真實。
在國際工程項目中,以設計為主的EPC總承包模式是相對典型的,其應用也相對廣泛,尤其是近年來在我國工程項目建設中EPC應用效果顯著。EPC總承包項目中,只要能有效控制好造價,就可以最大限度確保企業經濟效益,使企業在整個工程總承包競爭中更具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 殷福磊.EPC模式下建設工程項目承包商風險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1.
[2] 謝勇鋒.建筑項目造價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