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銀芝
(河南省鄭州市骨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52)
脛骨平臺骨折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關節內骨折,多由暴力撞擊或高處墜落等造成,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不佳,尤其是多數粉碎性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受限[1]。筆者在對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開復位內固定后,在膝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和利多卡因,并行膝關節被動和主動鍛煉后觀察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市骨科醫院創傷外科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1例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經X片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指征。排除手術禁忌證和中途退出治療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5例,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齡23~49歲,平均(33.5±4.3)歲;車禍致傷29例,高處墜落致傷16例。觀察組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齡23~49歲,平均(33.5±4.3)歲;車禍致傷30例,高處墜落致傷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給予創傷外科常規治療與護理措施。行切開復位內固定后,在膝關節腔內注射2 mL透明質酸鈉和1%利多卡因0.5 mL。每周1次,連續注射3次。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待關節內創傷反應消退后,術后第2日開始增加膝關節被動和主動鍛煉。①患者仰臥,患肢呈中立位,收縮股四頭肌的同時下壓膝關節,保持伸直狀態5 s后再放松,5 d作為一組訓練,每日訓練10~20 min,根據肌力能力逐漸增加訓練時間;②患者呈中立位,下壓足后跟,保持膝關節伸直5 s然后再放松,5 d作為一組訓練,每日訓練10~20 min,根據肌力能力逐漸增加訓練時間;③伸直膝關節,用力將足踝跖屈,每日訓練15 min左右;④術后1周開始直腿抬高訓練,每次訓練5~20 min,每日訓練至少3次;⑤拆除石膏后,協助患者做膝關節被動活動,膝關節彎曲達80°左右,每日至少5次,每次不低于10 min。術后3個月采用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評價膝關節功能改善效果。
3.1 評價方法 ①膝關節功能評分:采用膝關節Lysholm評分表評價患者術后3個月的膝關節功能,包括跛行5分,支持5分,絞鎖感15分,不穩定25分,腫脹10分,上樓10分,下蹲5分,疼痛25分,總分0~100分,總分越高,表明膝關節功能越好[2]。②膝關節活動度:囑咐患者保持舒適體位,暴露關節并確定骨性標志,使用量角器測定膝關節屈伸度、內旋度和外旋度。

3.3 結果
(1)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與術后1周比較,兩組術后3個月膝關節功能評分均有提高,但觀察組膝關節功能評分提高幅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術后1周、術后3個月膝關節功能評分比較(分,
注:與組內術后1周比較,△P<0.05;與術后3個月對照組比較,▲P<0.05
(2)膝關節活動度比較 觀察組術后3個月膝關節屈伸度、內旋度、外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術后3個月膝關節活動度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脛骨平臺骨折是由于強大的內翻或外翻應力合并軸向載荷的結果,在組織學上表現為早期出現組織纖維化。對于脛骨平臺骨折關節面塌陷超過2 mm,側向移位超過5 mm,合并膝關節韌帶損傷及膝關節內外翻達到5°的患者,要給予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但術后關節腔內組織損傷,康復不當易引起膝關節平臺畸形愈合、創傷后關節炎或膝關節僵硬等并發癥,影響康復效果。
透明質酸鈉由滑膜B細胞分泌,是關節液和軟骨基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維持骨膜關節潤滑,保護軟骨和維護軟骨黏彈,可穩定關節基質流變學內環境,提高自身合成量,從而促進軟骨的自我修復[3]。利多卡因可減少疼痛介質的分泌,緩解疼痛,擴大關節被動或主動活動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均可改善膝關節功能和活動度,表明在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膝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和利多卡因效果確切。觀察組增加膝關節被動和主動鍛煉,能夠提高肌力,在維持關節活動度的同時,提高膝關節功能,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預防膝關節周圍組織攣縮和退化,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最大程度提高膝關節功能和活動度。本研究結果與唐寶萍[4]、文琳釗等[5]研究結果一致。
總之,膝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和利多卡因,并行膝關節被動和主動鍛煉,能夠顯著提高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行切開復位內固定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與活動度,值得臨床應用及對其作用機制進行探討。
[1]張國強,丁爾勤.脛骨平臺骨折的診療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10):1078-1080.
[2]中華創傷骨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脛骨平臺骨折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共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5,17(1):3-7.
[3]韋健.透明質酸治療骨關節炎療效及安全性的研究進展[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7,6(3):64-68.
[4]唐寶萍.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干預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154-155.
[5]文琳釗,盤雪梅,陳媛,等.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復位后注射透明質酸鈉和利多卡因及功能鍛煉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