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攝入較多的嘌呤類物質導致高尿酸血癥產生單鈉尿酸鹽沉積,尿酸鹽沉積引起急性、慢性炎癥和組織損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主要以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紅、腫、熱、痛、拒按和活動受限為特征。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痛風患者約有1 500萬人[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為原發性痛風最常見的首發癥狀,西醫多采用非甾體類消炎藥物治療,但副作用較大。筆者運用加味宣痹湯聯合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安全有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河南推拿職業學院附屬醫院針灸推拿科門診所收治的84例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2例,男35例,女7例;年齡29~74歲,平均(42.4±1.0)歲;病程最短5個月,最長8年。對照組42例,男37例,女5例;年齡25~73歲,平均(41.7±0.2)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7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風濕病診斷與診斷評析》[2]《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單側跗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有痛風石;高尿酸血癥;急性關節炎發作1次以上,在1 d內即達到發作高峰;急性關節炎局限于個別關節,整個關節呈暗紅色,第 1拇指關節腫痛;發作可自行停止;非對稱性關節腫痛。凡具備上述條件3條以上,并排除繼發性痛風者即可確診。
2.1 對照組 口服西藥洛索洛芬鈉片(洛那迪沙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437,60 mg/片)每日3次,每次60 mg。
2.2 治療組 ①放血療法:囑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常規局部皮膚消毒,用三棱針在疼痛部位附近的曲張淺表絡脈點刺放血,并在放血的部位加以拔罐,以加快排出瘀血。隔日1次,1周為1個療程。②中藥方劑:選用加味宣痹湯治療,組方:防己10 g,苦杏仁10 g,滑石10 g(包煎),土茯苓15 g,澤瀉10 g,牡丹皮10 g,山慈菇15 g,連翹10 g,山梔10 g,薏苡仁20 g,清半夏10 g,蠶砂10 g(包煎)。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治療7 d。
3.1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癥狀全部消失,關節活動恢復正常;顯效:全部癥狀消失或主要癥狀消失,關節功能基本復原,可以進行日常勞動和工作;有效:主要關節癥狀基本消失,關節功能較前改善,生活可以自理;無效:和治療前相比,各方面均無改善。
3.2 結果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6509,P=0.0343<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在中醫屬“痹病”“歷節”范疇。《外臺秘要》中有“歷節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致”。可見飲食不節、起居不慎、感受寒邪為痛風性關節炎的誘發因素。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多以邪實為主,熱毒壅盛、濕熱內蘊、瘀血阻滯為主要病機,治療原則以清熱利濕祛邪為主。
宣痹湯來自《溫病條辨》,此方能清化濕熱,宣痹通絡。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土茯苓,解毒除濕,利關節;牡丹皮味苦辛,微寒,除血中濕熱濁瘀;山慈菇散堅消結,化痰解毒。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山慈菇含有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能快速消除關節的紅、腫、熱、痛癥狀。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表現關節的紅、腫、熱、痛均為實證。治療以祛邪為主。放血療法使邪氣有出路,常用于局部的濕熱、熱毒等實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暢通經絡之效,并有改善關節活動之功[4]。陳日蘭等[5]通過研究發現放血療法能促進血尿酸的排泄,抑制炎癥介質的分泌,以達到快速止痛的目的。而且該操作簡單,見效快,副作用小。
綜上所述,加味宣痹湯聯合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慶文,陳韌,杜麗川,等.原發性痛風的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1,40(5):313-315.
[2]蔣明,張奉春.風濕病診斷與診斷評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3231.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50-51.
[4]黃琪琳,陳日蘭,朱英,等.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研究概況[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7):675-676.
[5]陳日蘭,朱英,龐學豐,等.點刺放血結合壯醫藥線點灸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9(9):1563-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