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萌 黑曉璇 陳 龍 胡美怡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387
進入到現代社會之后,人們對于“亞健康”都已經不再陌生,但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是,當前很多的大學生也出現了亞健康癥狀,對此我們必須要予以科學、合理的干預,改善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態(tài),使其能夠以更好的身心、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學業(yè)中來。
從醫(yī)學專業(yè)角度來講,亞健康并非是某一種疾病,而指的是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癥狀,但不符合現代醫(y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1]。當前的大學生之所以會出現亞健康狀態(tài),其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進入到高校之后,學生的生活、學習相對自由,所以很多學生便養(yǎng)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在飲食方面,經常點外賣,或是和同學一起吃路邊攤,但是這些外賣和路邊攤的飲食衛(wèi)生、飲食安全是難以得到保障的,烹調方式、營養(yǎng)結構也不一定健康,長期食用難免會影響到正常的健康狀態(tài)。還有的部分女生可能會為了保持體型長期節(jié)食,因為營養(yǎng)缺乏而產生亞健康狀態(tài)。另外是很多的大學生養(yǎng)成了吸煙或是飲酒的習慣,顯然這也是會讓他們產生亞健康狀態(tài)的。
網絡對于如今的大學生來說已經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網絡大學生可以開闊自身的眼界,進行更加有效的自主學習,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非常有利的。但有部分的大學生過于的沉迷網絡,泡吧、逛論壇、打游戲、看直播,甚至是長時間熬夜,睡眠嚴重不足,日夜顛倒,這會對他們的身體機能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同時,這些學生將興趣投入到網絡中之后,體育運動鍛煉便會明顯的減少,長時間坐臥,這就更加加重了他們的亞健康狀態(tài)。
除了生活習慣、興趣行為之外,還有的大學生之所以會出現亞健康狀態(tài),主要是心理、情感原因所導致的,如部分學生面對學習壓力,不懂如何放松和調節(jié),或是在生活中、學習中、人際交往中遇見了困難,心理承受能力過低,再者是因為戀愛受到了情感創(chuàng)傷等,都會使得他們變得非常的低迷,出現亞健康狀態(tài)[2]。
從上面的分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導致大學生出現亞健康狀態(tài)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為此我們也就應當采取多維度的干預對策,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干預。
為了改善大學生的亞健康現狀,應該對大學生及時進行干預,高校方面首先是應當提高大學生自身對健康的認知,開展好對大學生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識。因為當前的大學生雖然大多都知道“亞健康”的存在,但是卻并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了亞健康狀態(tài),更加不知道亞健康的危害。為此,高校需要通過健康教育,使學生真正的認識和了解亞健康,如亞健康的癥狀表現、形成因素以及危害等等,這樣他們才能對照自我做出“診斷”,知道自身已經進入了“亞健康”的狀態(tài),從而引起他們的主觀重視。同時,健康教育的內容還應當包括人生信念教育、合理營養(yǎng)、體育鍛煉、情緒調節(jié)、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綜合性內容,樹立起學生全面的健康觀念。
另外,高校方面尤其是生活老師,要加強對學生日常生活的干預,讓學生認識到飲食衛(wèi)生、飲食安全的重要性,少吃或盡量不吃衛(wèi)生、安全情況不明的校外食物,學校方面則應當同步改善飲食供應,在保證營養(yǎng)均衡的基礎上,豐富飲食的烹調方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口味需求,這樣便可以使大學生吃到健康、安全、滿意的食物。對于節(jié)食、吸煙、飲酒的學生,學校方面要重點關注,生活老師可以通過一些實際的案例,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這些不良行為習慣的危害,進而對自身的行為、習慣做出糾正。
通過體育運動鍛煉,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又能夠幫助學生釋放、調節(jié)心理情緒,使學生身心全面脫離亞健康狀態(tài),所以高校應當引導學生加強運動鍛煉。例如,除了常規(guī)的體育教學之外,高校方面還可以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舉辦校園運動會、組建各類體育運動興趣愛好團體、推廣21天習慣養(yǎng)成計劃等等,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運動鍛煉中來,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逐漸中對網絡的沉迷和依賴中抽離出來。[3]
建立學校心理咨詢所,為學生免費開放,配置專業(yè)且具有臨床經驗的心理醫(yī)師,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心理健康服務。還可以在每個班級設置心理委員,由心理老師和心理委員定期共同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或利用網上小程序定期檢測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對學生朋友圈說說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情況,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可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予以及時、動態(tài)的干預,防止健康問題擴大,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質。
對于大學生出現的亞健康問題,我們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干預,有效改善學生亞健康狀態(tài),使其能夠以更加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投入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保障未來的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