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紅
廣元市利州區嘉陵小學 四川 廣元 628000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在應試基礎下形成了灌輸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即教師根據教材內容以及主觀判斷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是否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是否在學習中實現了個性發展等均不在教學考量范圍內,因此,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明顯不足。而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在課程改革的推動下,與“師本理念”相對立的“生本理念”被提出,并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
所謂“生本理念”就是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并且要順應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發展規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對生本理念的滲透與運用,不僅能夠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更能夠在課堂上與教師形成積極互動,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首先,生本教育理念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與傳統“師本理念”不同,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應主動面對不同個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并根據學生在智力、性格、習慣、愛好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設計教學指導方案,讓學生的教學中心地位得到凸顯,并搭建個性展示平臺,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個性發展。其次,生本教育理念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創造機會,調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皫煴纠砟睢毕碌谋粍邮浇虒W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自主發展,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開展實踐探究,進而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強化自主探究的動力。再次,生本教育理念促進了課堂合作學習,營造了互助合作的課堂氛圍。與“師本理念”下,師生、生生之間溝通匱乏而言,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學生對課堂參與的程度更高,因此也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自覺開展合作,進而在觀點的碰撞與思維的啟發中共同提高。最后,生本教育理念協調了師生關系,體現了教學相長的目的。在“師本理念”下,師生之間的關系是不對等的,教師對教學過程的過渡把控必然會限制學生的學習參與,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學生走到了課堂的中心,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與學生展開合作溝通,共同融入到教學實踐中,以實現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明確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是閱讀實踐開展的前提。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對閱讀內容與閱讀目標進行設計。首先,對學生進行準確定位,站在學生的角度對閱讀內容與閱讀目標進行分析,避免主觀臆斷,讓閱讀過程與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興趣愛好相契合,并提高閱讀過程的吸引力。其次,在課文與生活之間建立聯系,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完成情感遷移,例如在《詠柳》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引導中可以鼓勵學生描述自己在春天中觀察到的變化,將生活與古詩相聯系,提高對古詩詞內容以及作者文學情感的了解。最后,注重對閱讀目標的調整,通過動態設置確保與學生的客觀實際相契合,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層次化閱讀目標,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適當調整目標,進而讓閱讀過程更加靈活、有趣。
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中學生由于自身經歷、性格特點、知識結構、認識能力等因素的差異,對文本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在傳統教學理念中,教師利用統一化的閱讀理解彌合差異,讓學生對同一篇文章形成統一認識。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越來越被教育工作者詬病。針對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入生本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閱讀的主體,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包容不同的閱讀觀點,進而對學生做出針對性的引導。例如在《長城》一課的閱讀理解中,教師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資料并展開討論,在討論中有的學生對長城的雄壯宏偉發出贊嘆,有的學生從文化遺產的角度對其價值進行分析,還有的學生認為這是封建統治者窮兵黷武的體現等等。針對不同見解,教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結合文本內容對作者的情感進行講解,從而讓不同的觀點在碰撞中相互啟發,以提高閱讀理解效果。
閱讀是學生積累文學知識、培養信息獲取能力,發展人文情感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依據生本教育理念,為學生構建便于參與的閱讀環境,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更加細致、深入地理解文本。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讀自省,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經驗對一篇新文章進行剖析,從生字生詞到重點段落,探索自主學習方法,并通過獨立思考獲得閱讀觀點,進而在課堂中交流、探討。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閱讀,例如在《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詩詞閱讀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小組,安排閱讀任務,讓學生通過組內分工合作,對作者生平、詩詞背景、詩詞大意、詩詞意境等進行分析,進而在課堂中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讓各小組在發言過程中相互補充,共同進步。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師生角色地位發生轉變,在課堂中的關系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在“師本理念”指導下,教師對課堂的過度把控使得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與疏離,不愿意融入到課堂中來。針對此,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明確教學主導地位的重要性,在教學引導中滲透情感理念,即一方面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引導課堂節奏,并盡量賦予學生自主閱讀與表達的空間;另一方面監督學生學習過程,督促學生自主閱讀,加強情感溝通,理解學生在自我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并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從而讓師生在融洽、和諧的關系中實現平等交流。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不僅要圍繞學生構建閱讀教學過程,更應該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而思維能力的發展則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關鍵。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在閱讀過程中常常缺乏邏輯,針對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征,對文本進行設計與整合,并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在問題的引導下深入思考。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構建開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質疑,讓問題成為師生、生生交流的依據;另一方面教師也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問題,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引導學生講問題逐漸完善、深化,進而在思考與討論中提高思維能力,體會閱讀的奧妙與思考的快樂。
課外閱讀是豐富學生文學知識,拓寬學生閱讀視野,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方式。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角度出發,對課外閱讀進行構建。首先,尊重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偏好選擇課外讀物,教師與家長在保證學生自由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監督與引導,確保閱讀內容積極健康;其次,注重對課外閱讀環境的構建,如教師可以根據課內文本為學生推薦閱讀書籍,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交流,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與閱讀體驗,在濃厚的閱讀氛圍的熏陶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后,注重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指導,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幫助其指定閱讀計劃,并與家長共同督促其完成,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打破傳統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構建模式,將學生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圍繞著學生的年齡、個性、語文基礎等因素設計教學環境,突出學生在開展自主閱讀中的作用,同時發揮教師的輔助作用,幫助學生夯實語文知識基礎,拓寬語文知識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