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元章
新平縣第二中學 云南玉溪 653499
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是要培養學生能提出問題的能力。在科學探究教學中,發現學生不敢發問、不懂發問、不會發問、提不出問題;偶爾提出問題,與我們所期盼的相差甚遠。究其原因,長期以來處在傳統教學中模式是:老師問,學生答;教本設問,設問下就解答;學生問題被抹殺,被泯滅了。面對課堂出現“卡殼”現象,相當部分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不講究方法,不給學生思考時間,又滑到傳統教學老路上。這樣培養不了學生提出問題能力,更培養不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學習物理,如何才能讓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良好的印象,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呢?關鍵是上好起始課。教師在起始課中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首先,在課堂上做大量有趣的實驗。如:1.讓學生觀察燒瓶頸部的水沸騰了,而金魚卻在下面的水中游來游去。2.水在紙制的“鍋”里燒開。
此外,還向同學們講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現象。比如;1.一杯熱水冒“白氣”,一根冰棍也冒“白氣”。2.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氣”,夏天卻看不到。在這節課的最后,又講了一些物理的趣聞和科學家努力攀登科學高峰的故事。同學們感到十分新奇,大家興趣盎然。課后,讓學生用身邊的小器材做實驗,并在家庭作業中布置學生寫《你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通過這一教學過程,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學有趣。課后不少學生講“有意思極了”,“好玩極了!”對于完成家庭作業,學生的積極性也非常高,有的學生舉了十多個例子,不少學生還提出了平時不懂的問題。由于起始課的成功,不少學生愛上了物理課。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的興趣。例如,學習摩擦時,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沒有摩擦,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怎樣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不論成績好壞,都能積極思考,參與討論,表達自己見解。這樣,通過創設情景問題,引發學生的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解題能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時就會產生內在的快樂。
教學中,針對學生,可適當創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習興趣。把競爭帶入物理課堂,利用學生自尊心、自我表現欲、榮譽感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年齡特點,在教師的引導調動下便可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適合學生的競爭氣氛,有效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積極的參與到競爭學習中,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探究事實為依據。實驗探究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例如,在講授“大氣壓強”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并倒過來,發現水并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一步解釋"為什么"作好準備。在學習“慣性”概念后,教師可做這樣一個實驗,拿一個光滑的小石塊放在紙條上,然后問:“誰能拿出小石塊下面的紙條又不接觸或碰到小石塊?”做法是可用手快速抽動紙條。這樣能讓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學到知識,既使興趣因誘導而生,更使學生在終身難忘的小實驗中獲取和鞏固了知識。
在物理學教學過程中,要設法利用各種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成功感,激發學生的自信心,發揮主體性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能力結構的不同,結合教材的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設計要恰當把握知識的層次、梯度,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我,取得學習上成功的機會。例如,在設計問題時,要正確對待優劣,調整、控制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法,特別對學困生要給予有區別的幫助提問,復雜的問題,通過“簡化、分解”,設計順序性提問,降低問題的難度,讓學生跳躍一下,就可摘得到。這樣,學生的信心、興趣倍增,才會不斷地產生學習的“沖動”,從而達到增強活力,鞏固物理學習興趣的目的。老師給學生感情上的激勵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對提高學習成績,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維護自信心,穩固學習興趣猶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