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鑄瓊
麗江市古城區(qū)祥和中心校白龍?zhí)缎W 云南麗江 674100
教學主題: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教學設計
《口算乘法》是根據九年義務教育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P68~69的內容,利用游樂園的場景圖,通過學生觀察主題圖后,由學生主動提出乘法計算問題,老師再誘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轉化為例題,接著引出10乘幾這一新授內容。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地口算100以內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觀察、探索、分析的能力,在嘗試的過程中總結出整十、整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4.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在于使學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教學難點又在于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的互通之處,并能熟練運用進行計算。
新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要由學生自主建構,數學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索,而老師扮演的角色是組織引導學生發(fā)現,讓學生成為發(fā)現者、探索者。學法、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先放手讓學生嘗試,探討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
1.組織學生聽算、口答練習。
(1)學生口答:
6×4= 9×3= 5×3= 9×7=
8×5= 7×5= 4×8= 6×8=
(2)學生列式計算:
①6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50是幾個十?
②8個百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1200是幾個百?
(課件:出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游樂場玩,高興嗎?誰能說說你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匯報)
學生:“圖上有很多游樂設施,有游樂項目價目表…”
師:“你能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想好后在小組內交流,并說說怎樣列式解決你提出的問題。哪些算式是你會計算的?把你會計算的算出來。”
(小組合作交流,再指名匯報。學生計算出了會算的算式結果。并觀察討論不會計算的算式。)
師(引出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整十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板書課題:整十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1)課件出示例1中的圖⑴及題⑴。(指名讀題:坐碰碰車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錢?)
師:“從圖和題中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你能列式解答這兩個問題嗎?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把你的算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列式計算,并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師(指名匯報):“現在進行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小組的算法。”
學生甲:“20×3=60 想:3個20的和是60。
學生乙:“也可以把20×3看成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 60。”
(2)想一想:200×3=600(根據上述練習,學生很快就能給出答案。)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第1題第一行。)
(3)課件出示例2中的圖⑵及題⑵:坐過山車每人12元,3人要多少錢?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師:“誰能列式解答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想好后在小組內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計算。”
(學生計算并思考方法)
學生一:“12×3=36,我們小組的想法是:10×3=30,2× 3=6,30+6=36。”
學生二:“12×3=36,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12+12+12=36。”
對學生提出的兩種方法予以肯定,板書并出示課件:
多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
例1 20×3=60 想: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 0
例2 12×3=36 想:10×3=30 2×3=6 30+6=36。
(學生讀兩遍)
想一想:12×4=48
(指導學生完成做一做第1題第二行。)
師:“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一:12×4=48,因為10×4=40,2×4=8,而40+8=48,所以最后我算出的結果是48;
學生二:12×4=48我的想法和他(她)不一樣:12+12+12+12=48
師:“誰能說說怎樣計算整十數乘一位數?”
生:“一個數乘以10,就是在這個數的個位后面添個0。
師:“誰能說說整百數、整千數乘一位數怎樣計算?”
生:“可以先用乘法口訣計算一位數與整十、整百、整千數0前面的數的積,再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課件出示學生所述內容)
整節(jié)課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準中數學的生活性,讓學生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獲得大量的知識,提高各種能力。這一課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師的有效引導,及時結合實例,展開討論,讓學生感悟出口算與筆算的聯系及各自的特點,從而在鼓勵學生計算方法多樣化的同時,又注重計算策略的優(yōu)化選擇。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網絡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