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青
西寧市南山路小學 青海西寧 810000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改變了基于教師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更多地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從原來的被動灌輸變成動手參與、自主探究及交流合作的方式,這也是教學改革的立足點。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數學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如何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具備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應有效引導主體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自主探索揭示數學問題的本質,根據教材中枯燥的知識點創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探索數學知識點之謎,整合內容,形成數學問題解決方法和技巧。通過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數學想象力,數學觀察能力和數學創造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利用情境教學方式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時,要求教師認真收集教學相關素材,善于運用生活中的經驗來引導學生感知教材中的知識點,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產生親近感,進而激發對數學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最有效工具。它可以使學生更多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即使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一些困難,他們也不會害怕積極解決自己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建立良好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師應在課程教學實踐中下架,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營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靈活地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例如,教師在講述與乘法有關的教學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在互聯網上找尋更多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找尋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數學乘法應用題編制。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思考生活中存在的素材進行應用題編制,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需要給予贊揚和鼓勵,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滲透到各個領域,多媒體也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復雜的數學概念和公式可視化,并在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中發揮重要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營造學生學習的良好學習氛圍。多媒體技術除了能幫助學生進行課堂自主學習,還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資源,使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繼續學習,強化課堂所學內容的同時自主學習新知識。
例如,在學習線性知識點“平行線和相交線”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兩列不同軌道的火車行駛的片段,結合實際觀察思考平行線的想交原則,也可以分享給學生一些其他的實際生活中的平行線案例資源,供學生課下學習研究。這樣利用多媒體的方式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設置適當的學習任務非常重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任務積極獲取知識并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對于分數學習這一節課,教師運用各種實物情景和生活中短片等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然后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準備好正方形紙片,教師布置任務:隨意剪出紙片的四分之一部分,看看有多少種減法?在這樣的任務要求下,學生很快找出剪切常規方法。接下來教師繼續提問還有其他的方法嗎?這時學生開始積極動腦動手,很快找到其他方法。經過這種任務式提問,不僅能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進而熟練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在任務教學法布置的前提下,有效構建自主學習平臺,提升小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在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方法,并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鼓勵學生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稍微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讓紙上的知識活起來,而且知識點可以更深入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學生在努力解決問題時,也可以增強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明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滿足課程改革實際需要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教師利用問題情境和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我探索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