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虹
平陽縣南雁鎮中心小學 浙江溫州 325606
班級建設可以分成“硬文化”建設和“軟文化”建設兩個方面。“硬文化”就是指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布置,而“軟文化”則是班級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逐漸形成的某種品質,如團結、競爭、自覺學習等。兩者看似相互獨立,實際上它們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軟文化”建設依托于“硬文化”建設來實現,“硬文化”建設是以“軟文化”建設為出發點。在這里,我就要聊聊我和班級建設的那些事。
作為班主任,最擔心的問題莫過于學生不學習。學生的學習總是需要家長、老師的嚴密督促。但這樣的方法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學生對學習依舊興味索然。那如何有效改善這一現象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與其在學生身后苦口婆心地勸導,還不如最大程度去激發學生自身對學習的渴望。而班級建設就是一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班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一個美麗的班級環境對學生尤為重要。美麗的環境可以令學生身心愉悅,激發學生對班級的熱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而一個團結的班級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美麗、輕松的學習環境,開學初我就從網上購買了一些裝飾品來布置教室。美麗的教室能放松身心,但學生畢竟才四年級,過多的裝飾反而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習;因此,教室的布置還是以簡約為主,我買的也大多是花草類的墻壁貼紙。
上學期期末,班級學生每人都分到了一盆多肉植物。于是我從網上購買了兩個植物架用來擺放多肉植物。由于植物架占地較多,也屬于“易碎品”,我還特地讓學生討論“植物架擺在哪兒”“怎么去保護它”等問題。既充分利用了資源,又增強了學生對班級的主人翁意識。在我和學生的合作下,教室煥然一新。
在裝飾教室過程中,我只負責規劃,而真正裝飾教室是由學生動手參與的,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的主人意識,又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
班級板塊的分配在班級建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既是“硬文化”建設,也是“軟文化”建設,但我更傾向于它是“軟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所以我把板塊布置放在“軟文化”建設部分來講。
板塊布置的目的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我的班級建設中,我安排了“學習園地”、“班級活動”、“光榮榜”三個常規的板塊,我給這三個板塊分別取名為“春色滿園關不住”“同學少年”“小荷尖尖”。這三個名字都取自詩歌,除了好聽之外,更是為了應和班級“課前一首詩”的常規,同時也是想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去熱愛古詩詞。
“春色滿園關不住”是用來展示學生作品,如作文、美術、書法、手抄報,以表揚、鼓勵為主;“同學少年”以照片墻的形式展示學生的班級活動,是為了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小荷尖尖”則是以表彰為主,將校“星級少年”、優秀班干部、孝心少年等這類學生的照片掛上墻,作為學生的學習榜樣。
“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興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2]。為了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板塊分配中設置了一個特殊的部分——“每周挑戰”。“每周挑戰”的內容輪流由各科老師根據當周教學內容來設置關卡進行挑戰,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
另外,由于班級學生兩級分化現象明顯,因此,“每周挑戰”里會為后進生提供一些簡單的、但需要堅持的挑戰內容,如完成周一~周五的作業、周一~周五文明用語等類似的挑戰內容。盡量讓每一位后進生都能參與到“每周挑戰”中,通過獲得成功來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從而在學習上有所提高。
通過這幾個板塊的設置,盡最大程度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他們的學習問題,讓他們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發展兒童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生和形成一種情緒狀態——即強烈的學習愿望”。學生有了學習愿望才會去主動學習,班級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想讓讓學生產生學習愿望,學會學習。而“硬文化”建設和“軟文化”建設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這樣“軟硬兼施”,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產生學習愿望。我的班級建設就是希望通過這樣的“軟硬兼施”來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