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措吉
貴德縣河陰小學 青海海南 811799
一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更是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人生最重要的習慣都是在一年級養成的,而一旦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的學習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這有助于鞏固和發展學習能力。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而且還影響孩子的生活、性格、行為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將來。
專心致志是形容一個人做事全神貫注,一心一意。在學習時就應該專心學習,在玩耍時就應該專心玩耍。有調查顯示,人與人相比,聰明的程度相差不大,但如果專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績就大不一樣。做事專心的人往往成績卓著,而時時分心的人終得不到滿意的結果。
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并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作為家長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沒有讀書的習慣,強求孩子讀書很難以理服人。
不要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
生活有條理、學習有條理的習慣對孩子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此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條理性思維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孩子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由于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犯錯誤也是在所難免的,對于犯錯誤的孩子家長不應訓斥,而應視為教育引導的機會,幫助孩子找出錯誤之所在,培養孩子及時改錯的習慣。
每個孩子對這個世界很好奇,孩子愛問“為什么”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動地動腦筋,要重視孩子提出的問題,鼓勵并積極幫其解答疑問。假如孩子最初問你為什么,每次你都含糊的回答,或者忙你自己的事情,忽視孩子的好奇心,慢慢的孩子就不會再向你提問了,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殺在你的手里。對孩子提出的問題,會的盡量用他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他,不會的就記下來查資料,然后共同學習。每位做家長的都應該多鼓勵孩子提問題,孩子的智慧可以說是在各種問題中積累起來的。
此外,還應培養孩子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上課用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愛動腦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等優良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只有六、七歲,他們年齡小,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沒受過正規的教育訓練。這時,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只有耐心,對學生所設定的目標要求起點低,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孩子的承受、掌握情況,孩子才能踏踏實實、循序漸進,步步走好。也才能樹立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信心。
一年級孩子,天真活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夠,也把握不好尺度。為此,家長對孩子提出的習慣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籠統,要細,要實,要孩子一聽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強。
家長提出的一些細小的要求,如果不進行扎實有效的訓練,等于是空話一句。而且訓練要嚴格,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如為了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習慣,就要求孩子平時見到師長都要目視打招呼。
孩子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現循環往復的現象。因此,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工作。檢查是督促學生長久做好一項事情的良方。孩子的一個行為如果能自覺的堅持21天,他才能在為一個習慣。
每個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過努力所做的事會得到人們怎樣的評價,一年級的孩子更是如此。為了迎合孩子的這種心理,在訓練、檢查過程中細心觀察、記錄典型情況。好的、進步的及時表揚。表揚方式多樣,可以是一種贊許的微笑,一次親昵的撫摸,一句由衷的贊揚,敲一個表揚章,送一顆小紅星。
一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對外界充滿好奇,但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有時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因此,家長要教育子女。而教育子女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孩子是一個個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當然習慣方面的差異也是不可避免的。面對一些習慣不好的,要尋找原因多加幫助。可以通過教師的耐心教育,家長的行為指點,學生的榜樣熏陶來培養,想方設法,使其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