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峰
咸陽市三原縣西周中學 陜西咸陽 713800
學校教育改革給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而現行體育教學很少考慮學生的年齡性別特點,體育課練習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身心素質,也很難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提出,中中學體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家教育部體衛藝司強調:“中中學體育課程應從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努力構建大中中學相銜接的科學的體育課程體系”。其根本原因,就是許多中中學體育教師教學觀念沒有根本轉變。為什么沒有轉變?并不是體育教師不想轉變,不能轉變。而是因為第一,現實社會中,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忽視或輕視體育的行為、觀念、思想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第二,目前中中學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規的體育課堂教學外還有大量的課外工作,如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及學校運動隊的訓練等;第三,缺少改革的理論導向和具體指導,同時上級教研部門給教師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號式指示,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
下列有幾點建議:
學校體育主要由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組成。對每一個學生而言,是通過體育達到以下四個目標:①身體的發展。有很好的適應能力,包括適應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崗位的身體和心理能力,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復能力,對疲勞的抵抗力;②獲得良好的運動技能,提高工作勞動的效率,進而提高生活質量;③掌握科學的健身養生知識,提高智力素質;④培養正確的社會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競爭的意識,能不斷自我發現、自我完善和自我實現。在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種知識體系,而是要形成一種道德信念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即讓學生過一種好的健康的生活。
體育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大部分。理論部分的教材內容都有鮮明的思想性。如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正確認識,樹立為四化建設鍛煉好身體的思想,把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為實現新時期總任務做貢獻結合起來;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可以啟發學生敢于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堅持鍛煉,提高身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因此,體育基本理論教材是教師有目的的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教材的實踐部分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屬于體育運動的技術。每個技術動作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中中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發展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體育課必須改革,過去有的教師上課“放羊式”,因為目標太高無法實現,教師心中茫然學生亦然,場地器材條件差,加之天氣等原因,體育課一盤散沙。因此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體育教學中,利用各個教學主要環節,進行課堂常規教育,使課堂教學規范化、制度化,通過課堂常規的建立和貫徹,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安全教育,逐步養成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和一些優良的思想品質。
游戲是一種遵循很簡單的規則讓人有很大自由活動余地的運動,可以隨意支配動作的難易與數量,游戲法特點之一是參加者全體在運動,這保證了練習的密度與強度;二是動作難度自己控制。體育課中使用游戲法,可以激起學生運動熱情;但當學生很活潑時上體育課,又必須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這時可用集中注意力游戲;素質練習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戲法進行調節,如追逐跑練奔跑能力、聽信號追逐跑練反應速度與動作速度,“跳深”與蛙跳的競賽練跳躍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來練障礙跑和跳高。結束部分用音樂伴奏跳迪斯科來放松肢體,或用聽信號大聲笑的游戲放松情緒。
中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發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在學習活動中,雖然開始時勁頭很足,但卻往往虎頭蛇尾,不能持久地堅持。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會漸漸增強。在遇到難題時,有時也能夠控制自己不泄氣、不分心,直到問題得到解決。另外,由于中學生的模仿性比較強,因而家庭對他們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孩子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習慣,所以應以正面教育引導為主,不可打擊其自尊挫傷其人格。
總之,只有抓住中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需求,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體育課,就抓住了新課程的本質,也必能達到“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我們的體育課也因此而永葆生機。中學體育教學應以“育人”的目標出發,堅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備課,將“思想品德”的內容寓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自身心理素質,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培養獨立的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