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風
新疆阿拉爾市阿拉爾中學 新疆阿拉爾 843300
教育教學的改革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無疑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師資培訓,課程體系構建,授課模式,教育教學評價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
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優勢就顯而易見,首先是效率的提升,其次是課程內容的豐富,再次是教學方法的大變動,離開信息技術支撐,教育改革將失去動力。
信息化教學的未來發展可謂潛力無限:首先,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工作者的必備手段,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技術依托,并影響著課堂教育教學的每一個關鍵點;其次,信息化教學的發展讓如今的課堂教學成為知識傳承與藝術表演的舞臺,教育成為了一門藝術;再次,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成為未來信息化教學發展改革的趨勢;最后,體驗式,合作探究式,資源共享,創新發展,高效聯動式的教學理念將會是基于信息技術與互聯網+背景下重點發展與革新的對象。
少數民族學生在接受漢語學習尤其是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不少的語言、文化、思維、信仰方面的限制與障礙[1]。要提升少數民族學生歷史課堂的學習效率,培養他們對歷史課學習的興趣,從而配合教師學好歷史課關鍵是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找策略,深入了解學生才能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的最優化。
1.備教材
備教材是教學設計過程中,課前準備的重要環節。“維吾爾族、柯族、蒙古族聚居構成的少數民族”學生,他們的民族文化與價值觀傾向需要教師在備教材的時候考慮到,盡量在舉例,課程互動的過程中,以尊重民族文化為起點,以抓住他們的趣點為手段,努力提升備課的藝術性。
2.備學生
教師在特定的歷史教學單元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備學生”,也就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情,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等方面做好科學規劃與預設,做到心中有數。例如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學生會對哪些知識點可能更感興趣?學生的漢語程度有沒有達到讀、寫、說的程度?能不能進行獨立思考?能不能順利達成三維目標等。
3.備教法
歷史教學最注重邏輯思維與語言的感染力,圖文并茂,內涵豐富,趣味性強應該作為少數民族初中學生歷史教學方法運用的原則。邏輯思維清晰決定了教師要有效利用電子白板與投影儀,把知識脈絡設計成思維導圖以動態展示給學生;圖文并茂就倡導教師結合傳統歷史教學的故事敘述法在加入微視頻資源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與增強教學藝術的感染力[2]。
1.導入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強大的網絡搜索引擎或專業的教育網站搜集有用的資料鏈接與背景知識,滲透到導入環節,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教學效率。導入環節的資料不僅需要趣味性,更要與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文化息息相關,這才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提高他們的興趣。
2.新授
導入環節一旦取得良好的效果,新授課只要教師銜接好教材知識點與學生的互動性活動,科學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新授課教師可以利用有爭議性的視頻進行歷史文化對比,學生通過視頻片段對比,能夠有效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任務型教學法(PPT思維導圖),情景教學法(投影儀影視播放);交互性教學法(看圖片,議論變形式吃透知識點)。
3.鞏固強化
當學生系統學習完知識要點之后,就可以進行強化訓練,歷史老師可以把知識要點按照選擇、判斷、歸納總結、獨立分析的類型通過電子白板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先預覽,然后分組答題,最后進行競答比賽,在課堂總結收尾階段,歷史老師可以結合PPT,音頻資料等把知識要點再回顧一遍。
4.作業設計
初中歷史作業設計可以打破常規作業設計,利用查資料,下載視頻,小作文,有聲預習等手段創新作業設計,體現信息化教與學的優勢。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對作業的積極性,還可以采取“比較中學習”法。即讓同學們介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并結合本節課所學的歷史知識說說有何區別和相同點。
總而言之,針對少數民族的基于信息技術手段的初中歷史教學實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考慮少數民族群體文化與學生的漢語水平與知識認知方式,其次要科學規劃信息技術在日常歷史教學中的合理利用,可將知識內容做合理的調配,在教學設計的備課,授課,知識鞏固和作業設計等不同環節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從而促進少數民族學生歷史課程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