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軍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 徐州 221116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綻放它的光彩,它不僅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乃至對整個世界文化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深層次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創業動機、創業意識、創業實踐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導、啟發作用,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供了新途徑和新思路。如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業教育相融合,并進一步達成雙向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為創業人才培養和創業教育創新貢獻力量,就成了擺在高校創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傳統文化為人們創業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提供了指導,但其中一些文化也對創業持有很大的偏見,其中飽含著“重士輕商”“重農輕商”“重義輕利”的思想,將“商業”列入“君子不為”的低賤職業行列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②。可以說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雖然由傳統文化塑造而成,但與此同時,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順其自然、畏怯競爭的思想也因此油然而生,創業所需的競爭、進取、開放、獨立等品格失去了其生存的文化沃土。大部分中國家長過度地希望子女能夠“出人頭地”,一些人還持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此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應試教育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情商培養、人格養成、綜合素質提升等缺乏重視,而對智商、分數、書本等項目過度關心,這對學生發展其創業意識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同時也會打擊高校大學生的奮斗精神、進取精神、創造精神,影響創業活動的開展。
中華民族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是全民族共同創新的智慧和成果,也為剛健有為的文化積淀奠定了基礎。然而,全社會創業的熱情與智慧卻被重道輕器、重文輕技、重精神輕物質等思想所禁錮,究其根源,在我國古代文化思想流派中的柔靜無為之說,和宋、元、明之后的知識分子群體中的靜損思潮。目前,我國文化的現代化正經歷著傳統、現代與后現代文化的綜合互動,在這一復雜事實的影響下,我國教育觀念如何取得在知識、技術、人文、素質等單元認識上的突破并順利到達分與合相互交融的綜合的創業教育階段,是文化現代化道路上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③。
創業教育中的資源要素更新與創新進度緩慢,一定意義上是由于大學文化去分化的能力缺乏。大學文化分化階段的完成是大學文化系統化的一個標志,大學都開始重視不斷提煉和塑造大學精神,在這一階段中,逐漸達到了辦學的目標定位并完成了理念體系的架構,深化和發展了精神文化層面的相關內容。但是,在去分化階段,即大學理性的第二個階段,也就是說,在這一階段中,具有個性的文化精神對全領域各環節進行全覆蓋并且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感染和影響,但其能力卻依然有限,制度的設計依然與既有理念相脫節,人的思想觀念、行為動作等與既有理念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等,這是一個不好克服的困難。
扎實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創業教育,需要有一批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高素質教師人才隊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且歷史悠久,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需要極強的知識性和綜合性。高校中的創業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能力,要在具有良好創新創業教育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深刻領悟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全面掌握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正確處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創業教育的契合及矛盾。此外,作為高校的創業教育工作者還應該提高運用新科技的能力,提升創新水平和語言表達水平。在《百家講壇》欄目中,易中天、王立群正是因為他們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以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即能夠采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和表述來借古論今,因而才能夠受到眾多愛好國學者的喜愛。具備創新意識的教師并非是對古代文化的重復敘述,而是讓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相互轉換、相互結合,依照時代要求,創造性地賦予優秀傳統文化鮮明的時代特征,這種“傳統為本,不失創新”的理念是對優秀傳統文化最真誠的信仰和遵循。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會受到傳統文化教師創新意識的深刻影響,對高校學生來說,教師們強烈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絕對具有優秀的示范作用,能夠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潛在地感染和帶動高校學生的創新行為。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理想道德教育內容,而在理想道德教育內容中也包含著對人才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寶貴精神資源,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教育轉化是創業人才人生價值觀的思想基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選擇,需要服從服務于對塑造人才創業創新人格的塑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理想人格塑造理論內容,不僅歷史價值深刻,現實意義也很強烈,制動創業人格運轉的引擎無疑就是這些理論的融合;選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要協調人才創業思維、創業意識。人的意識的高級形式是思維,而人對客觀現實的高級心理反應形式是意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愛國、求真、綜合、思辨、靈活、發散、存異等創業思維的意蘊,這些凸顯了現代教育融入創業思維方式和創業意識,不僅是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擴展和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訴求,也是創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其育人于無痕之中。好的環境是創新人才成長發展的肥沃土壤,高校創新人才的全面發展,離不開良好的育人環境。④要把握創業教育的核心要求,以激發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為目標,“首先通過調動人的主動性,來引起能動性,然后具有創造性三步走作為創業教育的重要前進方向”⑤。繼續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增強校園文化的價值引導、共識凝聚、功能整合的能力,不斷促進創業教育的精神理念在大學文化中的影響和滲透。做到認知先進的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創業文化的本質,上升文化去分化的本領,努力將開拓進取、公平競爭、機會均等、敢于創新、敢于冒險、敢于實踐、從容面對等創業文化精神在大學中的精神、制度、物質三方面文化逐步開展擴大。樹立正想切實可行的優良學風校風并與校園中的規章制度的建設、校園設施建設融合統一,將更多的中國傳統優秀的文化精神加入進來,展現出一個校園的濃厚底蘊和優秀的文化精神,打造出一個世界一流的大學所具有的人文環境。抓住將當下眾多流行宣傳平臺,讓人們能所處環境能深刻的感受到“人文景觀”熏染。
創業教育蓬勃發展的動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對高校創業文化的引領。對我們來說,制定與一個國家的思想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高等教育的現實相符合的創業教育政策是目前推動高校創業教育不斷發展、催生創業文化不斷完善的有效途徑之一。倫德斯特羅姆(Lundstrom)和史蒂文森經指出:“創業政策目標是提高國家或區域的創業活動水平,圍繞創業過程基本規律,幫助更多人實現成功創業行為的政策措施”⑥。作為一個教育行政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國家,英國政策的宏觀引導力、以及影響范圍都十分明顯。近20多年來,在“第三條道路”治理模式的引導下,英國政府不斷強調校企互動、深化創新創業的重要性,相繼出臺了包括“全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黃皮書”(NCGEYellowPaper2009)在內的政策文件、執行報告、調查評估報告近20余項⑦。其中,大學挑戰計劃(UniversityChallengeScheme)、“朝著創業型大學發展”(TowardstheEntrepreneurialUniversity)、大學生創業項目(TheGraduateEnterpriseProgramme)等,對創業計劃有著很大的影響,隨著一系列創業教育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創業文化的氛圍在英國全國范圍內逐漸形成,并且政策的頒布與實施在高收入群體中爭取到創業教育比較優勢。創業教育政策并不是直接為人們提供創業的文化環境,而是通過對一部分創業組織進行建構并逐步完善其職能、加強企業與大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建立創業項目、提供經費支持和福利保障、鼓勵創業教學與研究等方式,最終達到并實現刺激創業者的業動機的目的,只有為創業提供較好的環境條件與挑戰機遇,才能不斷促進全社會創業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青年人的總體參與率,從而打造一個更為完整的創業文化生態環境。因此,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政策、制度等方面給予保障和引導,將優秀傳統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創業教育之中去。
總之,中華傳統文化是上下五千年凝結出的瑰寶,是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星,文化影響著教育,承擔了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要充分發掘優秀傳統文化,和創業教育有效融合,切實提高創業教育實效。
注釋:
①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新時代傳統文化觀與大學生文化素養培育研究”(項目編號:18YJA7100106)研究成果.
②闞興輝.傳統文化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J].中國職工教育,2014,(24):108-109.
③張宏斌.中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
④李桂榮.努力促進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和開發[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02):92-95.
⑤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教研[2017]2號[EB/OL].[2017-01-27].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7/content_5163903.htm#1.
⑥高建,蓋羅它.國外創業政策的理論研究綜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7,(01):70-74.
⑦于淑玲,張占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機制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0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