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雯娟
新疆精河縣幸福雙語幼兒園 新疆博爾塔拉 833300
實現幼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推動幼兒園語言教育游戲化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深化幼兒心理化指導的體現,以游戲的形式傳授知識給幼兒,即做到了對幼兒身心的開發,也為教學質量提供了保證。
在大力推進幼兒教育改革,實現幼兒語言教學活游戲化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個問題:第一,教學內容的綜合性不高。幼兒們在初次接觸某一陌生知識時,并沒有對這一知識領域的碎片內容進行整合的能力,而教師們的“各司其職”讓孩子們接受到的知識板塊并不是特別完整,進而影響或限制了幼兒全面發展;第二,教師講授時常過長,且缺乏形象的教學情境。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仍然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幼兒的自主性學習沒有得到應用的重視,當課堂以一味的講授為主,就會讓游戲形式沒有發揮作用的空間,教師也僅僅將游戲作為增加教學趣味的小技巧;第三,課堂教學互動性不高。不管游戲化教學設計做得再好,只要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缺乏了與幼兒的互動,沒有肢體或者思維上的溝通,便讓整個課堂失去了創造力和活力。
語言教學游戲化的主要特點就是靈活性和動作性,肢體語言能讓游戲化語言教學變得更加生動、靈活,促進幼兒身體與思維同步發展,從而提高幼兒對語言學習的自主性。教師要在轉變教學主體觀念以及避免填鴨式教學方式出現的基礎上,通過提高肢體語言的運用促進幼兒進入動手動腦的學習過程。由于肢體語言具有一定的個性化和自由性特征,所以需要教師善于傾聽幼兒的想法和意見,以引導者的角色出現在語言教學中,這讓才能將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幼兒支配,這與開展游戲活動的需求也十分符合。
在綜合化教學的基礎上開展游戲化教學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簡單來說就是將傳統的分科式教學盡可能的融合在一起,讓幼兒擁有學習整體學科的經驗,這屬于一種跨領域的綜合性教學。語言本身就涉及到多領域知識,教師需要在授課前整合教學內容,以便在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以游戲化的形式綜合性的呈現教學內容。[1]與此同時,教師要在明確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基礎上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動作將各個領域有關聯的教學內容整體性的呈現在幼兒面前,對幼兒的認知發展和語言能力提升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提升游戲化語言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實現跨領域的綜合化教學能有效的激發幼兒對多領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對于語言能力的學習與鍛煉,幼兒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對此需要教師在游戲形式中,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在不同的環節設定一些教學目標,進而保證語言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實踐是強化幼兒語言能力的最好途徑,因此教師在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語言游戲化教學的開展就是將游戲、語言等不同的表達方式融合在一起,讓幼兒在最輕松自在的狀態下用舒服的方式進行表達,自主性是語言游戲化在教學活動中最大的一個特點[2]。以《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講述為例,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戴上代表不同動物的手工帽,在這一趣味性舉動基礎上引導幼兒探索圖畫中的故事線索,隨后在孩子們了解一些故事情節后開展不同角色的情境表演。當然,游戲表演結束后還需要教師提出思考性問題,比如誰是小蝌蚪的媽媽呀?進而給幼兒們傳授一些動物成長與進化的知識,拓寬幼兒們對世界的認知。
幼兒階段的孩子正處在極度渴望探索世界的成長階段,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加之幼兒的天性便決定了他們對想象世界的沉浸程度較高,因此要提升語言教學游戲化的包容性,尊重幼兒們的想象力,才能保證教學效果。盡管每個學生的智育發展水平不一樣,但語言教學的游戲化形式能很好的彌補有些孩子學習能力不足的問題,因為游戲形式本身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比如在小猴子摘蘋果和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中,幼兒們不會因為反應速度的快慢而傷及自尊心或者限制想象力,因為一切語言的學習都是以輕松的游戲形式完成的,即便再膽小的孩子也能在快樂的游戲中流暢的表達自我。
總而言之,實現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能大大的提升幼兒對語言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孩子們的語言能力發展擁有良好的基礎。這是一個值得幼兒教師深入探究鉆研的課題,讓其更加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和成長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