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啟明
1.中華生物醫藥研究院 香港 391375
2.美國納米醫學研究院 美國華盛頓 21402
3.南京啟明光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11
宮頸癌是世界上女性高發的第二大惡性腫瘤,目前全世界每年有宮頸癌新發病例約46萬例,每年約有25萬人因宮頸癌死亡。宮頸癌也是威脅我國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其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我國每年約有15萬新增的宮頸癌病例,其中約8萬人去世,占目前已發現的所有女性腫瘤的5~6%,是僅次于乳腺癌而引起婦女癌癥相關死亡的重要原因。宮頸癌的發病機理目前尚不清楚,但已有很多研究證明,99%的宮頸癌組織中可檢出人乳頭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目前,已經明確HPV感染為宮頸癌前病變和浸潤性宮頸癌發生的重要條件。大量研究資料表明,HPV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密切相關,高危型HPV(HRHPV)感染與宮頸癌關系最為密切。
HPV感染是宮頸病變的主要病因。HPV病毒是一種乳多空病毒科的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是常見的小DNA雙鏈病毒,通過球形DNA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主要類型為HPV1、2、6、11、16、18、31、33 及 35型等,HPV16 和18型長期感染可能與女性宮頸癌有關。各型 HPV基因組DNA長度在722~8000bp之間。研究顯示目前有超過100個HPV亞型,大約有40種與生殖道病變有關。99.7%的宮頸癌患者可檢測到高危型HPVDNA,持續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需因素,而病毒持續感染與病毒基因蛋白的相互作用有直接的關系。
該病毒主要感染人類表皮和粘膜鱗狀上皮細胞,至今已分離出130多個病毒亞型,該病毒只侵犯人類,暫時未發現對其它動物致病性,經正規系統治療后,該病毒會被人體清除。長期以來,已知HPV可引起人類良性的腫瘤和疣,如生長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膚和粘膜上的人類尋常疣、尖銳濕疣以及生長在粘膜上的乳頭狀瘤。像乙肝病毒一樣,HPV也是一種DNA病毒。它原是多瘤空泡病毒科的一員,1999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取消多瘤空泡病毒科,代之以乳頭瘤病毒科,因此,HPV便歸屬此門下。
HPV是一種具有種屬特異性的嗜上皮病毒,屬雙鏈閉環的小DNA病毒,包含約8000個堿基對。其中包括8個早期開放轉錄區(E1-E8)、2個晚期轉錄區和1個非編碼長控區。在早期開放轉錄區中,E6和E7基因對細胞生長刺激最為重要,E6、E7編碼的E6、E7蛋白引起宮頸上皮細胞永生化。晚期轉錄區又稱L區包括L1和12晚期編碼蛋白。這些蛋白主要為病毒的衣殼蛋白即主要衣殼蛋白和次要衣殼蛋白,組裝成HPV的衣殼。
主要衣殼蛋白L1(約占衣殼蛋白的80%以上)是一種糖蛋白,也是一種核蛋白,在其翻譯加工完成后迅速定位于核中。L1約有530個氨基酸殘基,其分子量為55~60KD。L1的 N端有15-30個疏水性氨基酸殘基組成一個保守的疏水區,在L1翻譯和定位過程中可能起到信號肽或先導肽的作用。L1的C端可變性強,但有一段富含正電荷氨基酸(R和K),這段順序即核定位信號,可以和宿主細胞內相應的受體結合而進入核內。
次要衣殼蛋白L2也是一種核蛋白,約有470個氨基酸殘基,其分子量約為47KD。L2上有很多磷酸化位點,是HPV衣殼的主要磷酸化蛋白。在L2的N端有一段富含正電荷氨基酸區域,是乳頭瘤病毒DNA結合域,可與病毒DNA非特異結合,起組蛋白的作用。在病毒顆粒形成過程中,L2單獨無自組裝功能,但能與L1共同組裝成病毒顆粒。
將HPV“解剖”開來會發現,它由蛋白衣殼這層外衣和被包裹著的核心構成。衣殼的“原料”是主要衣殼蛋白(L1)和次要衣殼蛋白(L2);褪掉衣殼,其核心是能引起人類疾病的真身——無包膜呈現小型雙鏈環狀的 DNA與少量 HIV、HSV、HPV。1949年,Strauss首先在電鏡下觀察到HPV顆粒,它呈球形,其20面體對稱,直徑約45-55nm。根據HPV基因序列結構的不同,人們將HPV分為近130種基因型,其中近HIV、HSV等百種的基因序列已被摸清。
人類是HPV的唯一宿主,它最喜歡把家安在皮膚和黏膜內,因此具有高度的宿主特異親和力。病毒對活體細胞有絕對的依存性。在細胞外環境下不具備復制活性,但具有較高的感染活性,一旦進入人體細胞內,其衣殼解體釋放出核酸分子內核,借細胞內環境的條件進行復制。HPV病毒是一種屬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到2013年,已分離出130多個病毒亞型,該病毒只侵犯人類,人體一旦感染會終生攜帶,也有一部分患者是一過性感染,會自動轉陰。因為HPV病毒的不同,給患者的傷害也不同,而一些病毒會給患者帶來惡性腫瘤,最終導致癌變,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有的疾病會導致孕婦的胎兒死亡或者成為畸形兒,也有的疾病會導致男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