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超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遼寧興城 125105
如何提高大學生德育的實效性是擺在高校德育工作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以往的教育理論和研究多側重于施教方面,而對受教育者如何接受教育往往重視不夠。應該說,德育是一個施教者和被教育者雙方互動過程,如果僅有教育者主動性,受教育者缺乏必要響應和互動,甚至產生個體心理阻抗,德育是不會取得良好效果的。
個性心理是指一個人經常和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的總和。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唯我中心”的成長過程使得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個人中心和強調自我價值的個性弱點,社會責任意識薄弱,對他人、集體、社會表現出一定的趨避現象。同時,長期備受寵愛的生活體驗使得學生習慣于從家庭和社會索取,形成了自尊心強、個性偏執、叛逆的性格弱點,只喜歡恭維和表揚,對批評意見和否定結論往往難以接受,對教師的教育存在抵觸、反感和抵抗情緒,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卻不太懂得尊重別人,對許多問題的看法易走極端,不能辯證思考問題,存在偏執、逆反心理。
許多學生在讀高中的時候都離父母、離家的距離比較近,在學校里老師的管教也會比較嚴格。但是進入大學之后,不僅遠離家鄉和親人,老師也僅僅只是負責上課的時候為大家傳授知識。學生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以及面對的一系列的選擇和挫折都要靠自己。一些學生可能會在飲食方面有很大的差異而難以習慣,比較嚴重的學生會因為生活難以自理而給自己和周圍的同學帶來諸多的麻煩和不愉快,這樣會導致他難以在新的環境下生存。這也是他們產生心理阻抗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備相當全面的知識和技術技能,一方面要強化社會科學、心理科學、傳播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為學生當中的“社會活動家”、“演講家”、“思想家”;另一方面強化技能,特別是人際溝通技能、心理輔導和咨詢技能、學生事務處置技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為學生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從而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專家,以克服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技術技能不高引起的心理阻抗。
要加強理論和實踐的聯系,要注重理論的學習和提高,但不能教條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币曰钌默F實做為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的良好教材,讓他們學會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和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認識事物,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抑制不良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做社會道德提升的使者,弘揚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傳統和中國革命道德傳統,借鑒、吸收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和良好道德風尚。
要安排各個班級的輔導員班主任和班級干部定期的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問卷調查活動,了解學生平時的心理問題,比如學生在學校期間生活和學習上遇到的壓力,在戀愛中的煩惱,在各種選擇面前的迷茫等等。這樣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就可以及時全面地了解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發展趨向,并且可以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相應的解決對策研究,對于有心理阻抗的學生就可以進行及時正確的引導,對于沒有心理阻抗的學生也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認可和肯定,更需要客觀公正的評價。目前高校建立和執行的學生測評機制包括考試考核機制、德智體量化考核機制、綜合素質學分測評機制,三大機制的運作在思路上是正確的,但在執行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一是要完善課程教學的考察考核機制,要構建以學生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基礎知識掌握為基本模塊的考核機制,一改“一卷定終身”和唯成績論的現象;二是要完善德智體量化考核機制,通過建立“思想政治素質成長檔案制度”而建立“德”的考評支撐體系,一改“輔導員印象分”的不科學做法;三是要依托高校圖書館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資源平臺、人文知識講座、科技知識講座構建好綜合素質學分測評機制,并嚴格管理,提升質量,保證學生獲得高質量的素質教育資源。通過完善以上教育評價機制,切實增強學生學習成就感。
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從原來的嚴厲變為如今的寵溺。以至于現在的大學生存在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總是自高自大,有許多的阻抗心理。面對這種情況,首先學校要增設關于大學生心理教育的課程,普及大學生的心理知識,幫助學生抵制心理阻抗;其次,學校要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問卷調查活動,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現狀和發展趨勢,及時地正確地引導大學生健康的成長;除此之外,學校要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環境,幫助大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