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這里說的“兩論”,即是理論與輿論。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革命時期靠“兩論起家”,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的飛躍;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靠“兩論當家”,實現了中華民族由根本扭轉命運到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飛躍,還需要“兩論強家”。
“兩論強家”,需要在理論宣傳上著眼舉旗定向、強基固本,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理論是載道之魂,管方向、管思想、管長遠、管根本,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輿論是弘道之器,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是基礎性、氛圍性、環境性的東西。話語背后的力量是思想、是理念、是價值觀、是精氣神。一旦被群眾所掌握,就能變成改造主觀世界的強大力量和改造客觀世界的生動實踐。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是“強家”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保證。掌握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能把握“興家強家”的方向、路徑和戰略重點,就能明確“怎么辦”“如何干”。要創新方式方法,確保廣大干部群眾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學深悟透、入腦入心,使之成為“強家”思想上的利器、行動上的指南,從而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定全黨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斗的信念信心。
“兩論強家”,需要在輿論引導上著眼凝魂聚氣、振奮精神,營造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濃厚輿論氛圍。今天的中國擁有13億多人口,國內生產總值達80萬億人民幣,可謂是家大業大。大就要有大的樣子,何以成其大?很重要的一點體現在團結奮進的精氣神上。舊中國“一只沉睡的雄獅”不是大的樣子,舊社會“四萬萬中國人一盤散沙”也不是大的樣子。大家庭家里人多了,難免會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訴求,也難免會有利益分化、思想交鋒、觀點紛爭甚至矛盾沖突。社會思潮越是此起彼伏,觀點流派越是紛爭激蕩,輿論格局越是多元分化,人們越需要高屋建瓴、總攬全局的理論來科學指引,越需要廓清迷霧、凝聚共識的輿論來增進共識。“整天亂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辦不成。”把家業做大做強,把基業做久做穩,關鍵還是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因此,“強家”就需要涵養好的“家風”,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黨的十九大已經描繪了美好藍圖,指明了奮斗方向,在理論上解決了“怎么辦”“如何干”的問題,輿論上就需要在理論的指引下引領人民奮力闖、加油干。要找準“家庭成員”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化解矛盾的切入點進行輿論引導,畫出最大同心圓,把全黨全國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黨所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好輿論“強家”的“推進器”作用。
“強家”需要做大做強理論輿論。理論和輿論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兩個方面,不可偏廢。要始終把理論建設作為根本性建設,在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中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及時總結新經驗、提出新理論,與時俱進地推動理論創新。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輿論宣傳也要深化一步。理論武裝缺位,輿論宣傳就可能成為販賣各種歪理邪說的自由市場;而輿論宣傳失語,理論武裝就可能成為自娛自樂的獨角戲。要發揮好輿論的“放大器”作用,用輿論助推理論、唱響黨的好聲音,確保黨的理論被群眾所理解、所掌握。總之,既要理論鑄好魂,也要輿論引好人。
(作者單位:求是雜志社)
責任編輯:李艷玲 高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