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
摘 要:在公路建設投入使用以后,受到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導致公路出現水毀事故,不僅增加了道路安全隱患,而且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為了做好公路水毀工作,管理部門要針對實際情況,分析周圍的地質水文條件,設置科學合理的修復方案,堅持綜合治理的原則,從而保證防治質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公路水毀的原因,然后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公路;水毀;防治;管理
中圖分類號:U416 文獻標志碼:A
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前提下,公路建設里程不斷增加,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是在進行公路建設過程中,在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我國公路施工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對公路安全運行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就針對實際情況,針對公路水毀問題展開論述。
1 公路水毀原因分析
在公路建設投入使用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很有可能出現的水毀問題。由于導致水毀問題的因素很多,下面就一一展開論述。第一,崩塌。由于公路路基巖石失去下方的支撐力,從而導致路面損毀。主要由于在工程建設投入使用以后,缺乏針對性的養護,導致地土壤地質比較松軟,在水流的沖擊下,地基無法承受巖石的重量,從而出現崩塌問題。第二,滑坡。在公路投入運行以后,一旦出現滑坡,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滑坡主要是受到水流的長期沖擊,隨著植被不斷減少,在水流的強烈沖擊下,其結構強度不斷下降,從而導致出現大面積的失穩。第三,路基沉陷,就是公路出現大面積的路基下陷,對公路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壞,導致車輛不能正常通行。導致路基沉陷的原因主要是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沒有針對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可行性的論證,也沒有針對基地土層進行穩定性的處理,在水流的作用下,地基出現向下移動的問題。第四,橋涵水毀事故,就是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出現了山洪等嚴重的自然災害,對橋梁整體結構造成了嚴重的損壞, 導致橋梁不能正常使用。主要是由于以下幾方面內容造成的:在進行橋梁設計過程中,橋洞的孔徑比較小,在遇到洪水以后,不能及時排出;在進行涵洞出入口設計過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受到強有力水流沖擊下,很容易出現堵塞情況。在進行橋位選擇過程中,墩臺設計不合理,再加上基礎埋深的深度不夠,降低整個橋梁結構的穩定性,在長期河水沖擊下,增加了橋梁安全運行風險。
2 公路水毀防治技術措施
為了做好公路水毀防治工作,管理部門要針對實際情況,分析出現事故的原因,然后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滿足降低經濟損失,保證公路行駛安全。下面針對公路水毀防治技術措施展開論述。
2.1 做好泥石流的治理
公路管理部門要針對經常出現大規模稀性泥石流路段進行技術和經濟方面的論證,針對實際情況,做好路線重新規劃工作。針對無法避讓的情況,設計人員可以堅持避重就輕的原則,科學合理的選擇路線。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針對出現危害比較大并且人類經濟活動會誘發泥石流災害時,需要協調好各方的關系,做好公路沿線生物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從而消除潛在的問題,滿足當前公路安全運行的要求,從根本上規避泥石流的風險。
2.2 增加橋梁沖刷防護結構
為了保證公路整體運行安全,提升橋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需要設置相應的防護工程,不斷加固地基基礎,避免在洪水的條件下,導致橋梁路基被嚴重沖刷。其中在橋梁墩臺基礎上,增加設置相應的基礎沖刷防護構造物。在河床比較穩定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立面防護的措施。在河床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出現較大范圍的沖刷時,可以采用平面的防護措施。就目前而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打上梅花樁,水泥混凝土板、鐵絲籠等。在進行橋墩和橋臺平面設置過程中,要做好防護范圍的分析,根據的實際沖刷水流的結構設計相應的防護結構,從而保證橋梁的整體穩定性。
2.3 搭建水流調治構造物
在進行水流調治構造物搭建過程中,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控制好基底應該埋入的深度,保證位于河槽以內。一旦調治結構滿足不了洪水的沖擊,施工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加固工作。在實際加固過程中,可以選擇漿砌片石、鐵絲石籠、鋼筋混凝土等。同時要控制好加固的高度,保證與頂壩保持一致,從而發揮水流調治構造物的防護作用。
2.4 做好公路基土設計管理
對公路而言,基土的密實度決定了整個公路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進行取土設計過程中,施工人員不能利用公路附近的土壤作為路基土,因為這樣會導致路基長期處在浸水的狀態,影響了整個路基的穩定性。同時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工作,防止路面長期積水,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周圍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然后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從而滿足公路實際排水需求。
3 公路水毀防治管理措施
上文主要通過技術方面分析公路水毀防治工作,為了從根本上消除水毀事故,還要加強管理層面的管理,針對公路沿線的水文地質情況,制定完善的管理措維護機制,做好日常巡邏工作。
3.1 做好公路養護工作
在公路工程投入使用以后,為了防治水毀,管理部門需要做好養護管理工作,針對不同路段,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全方位的管理,重點做好路面、路基、橋涵等防護保養工作。第一,要保證路面的平整度和穩定性,保持合適的路拱。第二,要保證路基排水順暢,針對平坡的路段,溝底面的縱坡度要超過設計的0.5%。第三,公路管理部門要針對實際情況,做好橋涵構造物的日常維修和保養,避免出現橋涵排水淤積問題,影響洪水的順暢性。第四,要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制定長期維護管理計劃,重點做好路基加固施工和橋涵的調治工作,根據公路沿線的實際情況,做好公路維護和管理工作。
3.2 做好汛前的公路檢查工作
在汛期到來之前,公路管理部門要對公路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對公路運行安全狀態進行合理的評估。在進行公路排水設施檢查過程中,需要對排水結構的完整性進行檢查,保證邊溝、排水溝以及橋涵等排水設施保持暢通。在進行防護結構檢查過程中,重點檢查砌石防護工程,針對出現的裂縫要進行必要的修補,防止被洪水沖毀。另外,公路管理部門要聯合氣象部門,分析河流上游的泄水面積,并且定期做好觀測記錄,分析橋涵的容量和排洪性能,一旦橋涵滿足不了實際泄洪要求,需要做好洪水的分流和倒流工作。
3.3 不斷完善公路排水設施
在公路正式投入使用以后,需要做好相應的防護管理措施,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增修和改建工作,對排水溝和截水溝進行全面的修繕,從而彌補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提升公路抗水毀的能力。針對比較陡并且距離較長的路段,在路基邊坡上要設置更多的截水溝。因此,在進行實際維護過程中,管理部門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解決措施,進一步提升公路抗水毀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進行公路水毀防治管理過程中,管理部門要針對實際情況,分析周圍的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完善公路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降低水毀發生的概率,保證公路運行安全。
參考文獻
[1]靳青.西北地區公路水毀成因及防治措施淺析[J].公路,2014,59(12):222-225.
[2]羅天云.淺析公路水毀的防治管理工作[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3,36(9):46,48.
[3]胡卓瑋,王志恒,魏錸,等.基于RS與GIS混合編程的公路水毀災情信息提取[J].自然災害學報,2013,22(1):94-101.
[4]趙文丁.吉林省東部山區公路水毀調查及防治[J].路基工程,2012(6):38-41.
[5]馬保成,田偉平,李家春.山區沿河公路水毀危險性評價方法的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12,21(3):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