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華波 徐浩翔 常杰
摘 要:某軌道交通制造企業在生產調試過程中對質量缺陷管理不足,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和系統,完善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缺陷管理機制,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通過對問題的發現、跟蹤、解決和工藝改進,從而在循環積累中不斷提高,促進企業超越自我不斷發展。
關鍵詞:生產調試;質量缺陷;生命周期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志碼:A
0 引言
本文通過對某軌道交通制造企業現狀進行研究和分析,結合目前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提出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缺陷管理機制,建立一套計算機系統對檢測到的質量缺陷進行集中管理、統計分析、工藝改進,使企業在這個循環過程中不斷提高。
1 某軌道交通制造企業生產過程中質量缺陷管理現狀
車輛調試為車輛出廠前的最后一道生產工序,質量校驗的重要工序;該工序通過對車輛的電氣、機械系統等上萬個檢測點進行調試,完成相關功能和試驗項目;當所有的試驗項調試合格且簽字確認后,才允許車輛交付使用,以保證車輛交付后正常運行;在車輛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很多質量缺陷,目前這些質量缺陷數據未實現數據共享、集中管控、便捷追溯和統計分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去完成匯總、分析和數據梳理。
2 質量缺陷管理流程與系統設計
通過對現狀進行分析和調研,筆者提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建立一套計算機系統對質量缺陷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
首先,在系統中建立基礎數據字典庫,完成對車輛所有部件、屬性、參數、缺陷級別、所屬制造單位、單位人員、聯系方式進行統一管理,在質量檢測環節,由于整車由龐大的部件組成,部件復雜度、影響范圍、緊急程度、制造單位不同,要求解決問題的時限、優先級也不盡相同,通過對出現質量缺陷的部件打上標簽,系統按照相應配置數據綜合判斷,啟用不同的處理流程和響應機制,區別于普通部件流程,實現不同的質量缺陷差異化、精細化處理。
其次,在系統中對不同的部件建立不同的工作流程,設計出不同的流程模板;配置流程中需要經過的環節,不同環節中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以及正常處理流程、緊急處理流程、流程中途撤銷、流程結束、數據歸檔等信息;當作業人員在生產調試過程中檢測到設備出現質量缺陷情況時,經作業人員提交進入系統,系統自動啟動流程處理,觸發各環節中相應的處置措施,按照預先設定的流程流轉到相應責任單位,由責任單位進行進一步解決,解決完成后系統進入下一步環節繼續處理,直到質量缺陷問題得到解決和修復;在整個流程處理過程中,會跨多個部門,多個制造單位進行處理,為了避免延時,計算機系統中在每個流程環節增加短信推送、郵件提醒功能,確保整個流程高效、有序的開展。
然后,當流程處理結束后,系統會對每個部件質量缺陷的問題原因、解決措施、處理時限進行記錄,并在系統中進行完整的存檔。
最后,系統會對部件發生的缺陷進行分析,對相似問題進行分類匯總、分析處理時長、缺陷率排序、缺陷難易度、缺陷導致的損失等,將分析的結果生成質量報告。
整個系統分為缺陷處理、缺陷分析、工藝改進3個流程,3個流程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企業的生產:
2.1 質量缺陷處理流程
(1)作業人員在生產調試過程中檢測到某部件有質量缺陷,當嘗試解決失敗后,上報到作業班長,需要班長再次確認缺陷。
(2)經作業班長審核確認準確無誤后,將發生的缺陷登記到計算機系統,發起流程處理;系統首先會檢索“基礎數據”字典庫中定義的部件類別和響應級別判斷該部件是否屬于重大缺陷,如果是重大缺陷會啟用緊急流程,由重大缺陷處理小組牽頭完成后續的處理工作。
(3)如果是非重大質量缺陷,計算機系統會再次計算缺陷級別以及SLA時限要求,通過“基礎數據”字典庫匹配相應的責任單位,將環節流轉到責任單位的作業人員。
(4)責任單位收到質量缺陷信息后進行響應,進入SLA監督環節,責任單位開始對質量缺陷進行研究分析,找出缺陷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并論證解決方案。
(5)責任單位論證成功的解決方案將反饋給相關供應商或作業班組,由供應商或作業班組按照修復方案進行修復。
(6)經過作業班組操作確認以及實際的再次運行檢查、調試數據記錄,確定質量缺陷已經得到修復,系統將流轉至“結束審核”環節,由業務部門主管或重大缺陷處理小組進行審核,同時系統將整個解決過程、涉及責任單位、部件數據、缺陷原因、解決措施、相關的缺陷拍照圖片、錄屏附件以及每個環節的過程參數信息,進行歸檔,為后續的缺陷分析提供數據輸入。
2.2 缺陷分析流程
該過程會對質量缺陷數據、處理過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有利于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優化處理流程,對出現質量缺陷的部件進行分類匯總,分析包含:
(1)按部件統計分析,將出現部件按照缺陷頻率排序,找出容易出現缺陷的部件以及受關聯影響的部件,由于該類部件占缺陷總體的比例較大、影響較廣,對該類部件納入重點監控和重點檢測范圍,將有利于降低整體缺陷率。
(2)按責任單位統計分析,整個車輛包含龐大的零部件,不同的零部件由不同的責任單位進行設計,通過對出現缺陷的責任單位進行排序,對排序靠前、質量缺陷較多的責任單位重點監督和治理。
(3)對不同的車輛、車型進行統計分析,不同型號的車輛由不同的工藝設計制造完成,通過對所有不同型號的車輛的缺陷率統計,能夠分析某個型號車輛的質量是否穩定,車輛總體設計是否合理,以便后續車輛總體設計改進。
(4)處理時限分析,對所有流程環節的處理時限進行分析,分析處理時限較長、處理復雜的環節,找出根本原因進行優化;如加強該環節的技術力量,增加人力資源等措施提高生產率,改進管理流程。
對整個統計分析結果,通過圖形化報表直觀展示,方便審核和查看具體數據;同時對整個統計分析的結果生成一個完整的質量報告文件,該質量報告文件包含整個統計分析的文字內容、數據內容和圖表內容,邏輯層次清晰、結構分明,更方便閱讀、理解和決策分析,提高決策效率。
2.3 工藝改進流程
通過缺陷分析輸出的質量報告,經生產單位研究、審核、批準需要工藝改進的部件清單、設計清單、施工標準等信息,對實際已經改進完成的項目,系統將對歷史數據歸檔,設置更新時間標記;后續的缺陷數據將生成新的質量報告,歷史的數據生成歷史質量報告,系統對新的質量報告和歷史的質量報告中各改進項目進行對比,形成差異化前后對比數據;如某個部件上半年發生4起相同缺陷問題,下半年改進后經過半年的生產調試檢測,該部件的缺陷問題下降到0;同時對相關聯的部件進行分析,如在“交流配電盤”里面更換了“小型斷路器”,更換后“小型斷路器”缺陷解決,但是“交流配電盤”里面的 “接觸器”出現了新問題,改進前和改進后的對比數據將納入質量報告,為后續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通過對部件缺陷的流程處理、缺陷統計分析,和后續的工藝改進,在生產運行中提取有價值的運行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總結,進而促進工藝改進;改進后的工藝措施能從生產運行過程中得到反映,通過不斷地進行數據分析,循環改進實現生產制造質量。
結語
本文提到的部件質量缺陷管理系統,從最初的現場調研,方案論證到具體設計和調試,整個過程對現場作業人員、管理人員、責任單位進行多次實地了解和梳理以及結合現在的IT技術,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設計出一套解決方案。企業在不斷發展,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只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設計出的流程和系統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石川馨.質量管理入門[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92-121.
[2]詹姆斯·埃文斯 威廉·林賽.質量管理與卓越績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