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軟件專業要求在教學中必須改變思維方式,大膽探索、不斷創新,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等來迎接大數據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軟件技術專業技能型人才,滿足社會對軟件行業人才的新需求。
關鍵詞:大數據;軟件專業;教學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6.201
1 大數據背景下高職軟件專業教學現狀
大數據已經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成為各個行業爭相關注的焦點。面對大數據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軟件專業人才培養、軟件專業的教學改革也提出了新 要求,以適應和滿足社會對軟件行業人才的新需求。
《華爾街日報》曾在報道中預言,無線網絡時代、大數據時代和智能化生產生活將成為引領社會的三大變革[1]。大數據將成為一種生產資料,成為社會競爭、社會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發達國家也紛紛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作為新一輪高新技術發展的方向。近幾年大數據在教育中的發展應用也慢慢興起。目前的高職軟件專業教學雖然一直在改革,但依然沒有脫離“以教材為依托,以教師為核心,以機房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其表現形式主要有:第一,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上仍然是“被動接受式學習”,教師將現成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用經典案例來灌輸。其弊端是學生的缺乏主動思考、獨立思考的習慣,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創新性學習。第二,受傳統學習方式的局限性,學生對網絡資源利用比較少,即使有些同學有這種網絡學習的意識,但是由于網絡信息量大,缺乏正確搜索專業知識的方法以及網絡信息的不準確性,使學生不能進行有效的信息篩選,知識容易受誤導。第三,目前在軟件專業教學過程中仍然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雖然我們一直在改革的路上奮斗,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教學中實訓項目內容脫離實際應用,無法激發學生在專業上的創新性學習的熱情。同時缺乏接觸實際項目開發環境的條件,無法切實提高學生在編程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能力。
2 大數據背景下軟件專業教學的改革策略
為應對大數據給高校教育行業帶來的巨影響,很多高校相繼成立大數據研究機構研究大數據對各專業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對現有課程開設的調整等。高職院校更是密切關注社會需求,在人才培養,專業調整等方面走在各高校的前列。在這種大的氛圍下,軟件專業教學也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2.1 重新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為適應大數據對軟件專業人才提出的新需求,進一步修改完善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大方向上準確把握社會需求,立足于專業特色,實施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鼓勵教師聯合企業,根據企業需求進行“橫向課題研究”。在實際應用中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教學大綱以及課程設置等,將理論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同時把項目班上課堂,徹底解決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與時俱進的培養專業人才。進一步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注重考核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的創新能力,完善教師評價、企業項目評價等多種考核制度,進一步提高軟件專業建設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2.2 引導學生進行網路資源篩選,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大數據背景下,為軟件專業的計算機編程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更多業內交流的機會。同時浩瀚的的網絡資源常常使學生良莠不分。如何培養學生查找、鑒別、使用大數據,是我們高職軟件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問題。現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遠比其理論學習重要。首先,我們要在學生中普及網絡資源學習的教育課程,創建興趣小組激發學生學習網絡資源利用的課程,如網站建設、網絡學習資源的查詢、網絡信息的發布、網絡信息的交流,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項目對接等,培養學生網絡學習的能力,提高網絡學習效率。其次,引導學生關注專業論壇、專業教育平臺、微信公眾號和專業人士的微博等,定期在軟件相關專業的論壇查看熱點的專業問題,學習經典的編程解題思路,培養學生對待問題的敏銳洞察力和思維力,強化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2.3 依托職業技能競賽,促進教學改革
目前職業技能大賽是高職教育的試金石,與職業教育的緊密合,相互補充。高職院都做到了“校賽、省賽、國賽”的大賽格局。軟件方向的大賽主要有“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軟件測試、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等。
“以賽促教”,職業技能大賽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教學中將大賽的典型項目與教學對應的項目相融合引入教學過程,進一步深化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職業技能大賽以最貼近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依據職業技能的核心能力設計競賽項目和競賽內容,促進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水平。在職業技能大賽的備賽過程中,學生之間,老師之間形成了“比,超,趕,幫“的學習氛圍。技能大賽對課程體系建設、課程標準制定等方面具有引領和指導作用,同時職業技能大賽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把握行業人才需求的新要求,極大的提升了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3 總結
大數據技術為教師更好的開展智慧教學提供輔助和支撐,為學生提供自由、個性化學習的空間,大數據技術使新型教育模式更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真正實現教育的本質是“學”,而不是“教”,教師和學生之間建設具有創造性、互動性、智慧性的高效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1]楊恩霞,王君.高校應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策略[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05):82-84.
[2]鐘秉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高等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11):71-76.
[3]劉婷婷,李長儀,張立濤.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專業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02):48-50.
[4]羅軍鋒,徐菲.大數據時代的高校信息化框架[J].中國教育信息化,2O14(03):11-13.
[5]柯清超.大數據與智慧教育[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24):8-11.
[6] 張羽,李越.基于MOOC大數據的學習分析和教育測量介紹[J].清華大學學報,2013,34(04):22-26.
作者簡介:時彥艷(1978-),女,山東日照人,研究生,副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軟件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