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
小時候,我沒有學過書法,直到16歲那年考入師范,因為工作需要才開始練字。

學習書法需要長期的練習。懷素練習書法,把木板都寫穿了;王羲之練習書法,池水盡黑……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寫書法要刻苦練習才能成功。字無百日功,讀著這些故事,多了點練字時的心平氣和,少了許多毛躁和急功近利。于是,當別人課余時間出去玩時,我會對照著字帖練習,盡情地享受墨香,享受那筆和紙摩擦時發出的“沙沙”聲……

線條和字勢的千姿百態,粗細、俯仰、呼應、顧盼、疏密……美學中的很多基本原理,都蘊含在每一個漢字中。當然,學習書法,還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思想、哲學藝術等相關學科。有一段時間總覺得自己進步不大,進入了習書的“高原期”。我從書中找答案,于是豁然開朗:“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這告訴我,要學習古人,學習經典,學習名帖,才能讓自己登上一個新的臺階。這些前賢書家的論書名言,如一杯瓊漿,滋潤著那時我干涸的心靈。如今,這些話已經深深印入我的腦海,懷著學習經典的虔誠,我在書法這條充滿鮮花和荊棘的路上孜孜以求。當我舉辦了個人書法展,專家也肯定我“字寫得有功力,深入傳統,時出新意”時,我只能心懷感激,感謝書法給我的一份寶貴的財富。在教育教學理論和課堂教學中,我也是懷著虔誠的心,向經典學習,向名師學習,收獲著書法之外的又一重驚喜,登上了全國和省級教學大賽的舞臺,論文連續四年獲得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獎……

在筆和紙的摩擦中,享受著跨越空間和時間的書法之美,沉淀這份古典的心境,我與書法結緣,一路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