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梅
【摘要】縣級事業單位作為我國特有的重要的機構,其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文書檔案管理的創新至關重要。就目前的事業單位檔案管理來看,在管理方面的創新度略有不足。所以,了解縣級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的特點,找準創新路徑,才是事業單位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關鍵詞】事業單位;文書檔案;創新
文書檔案本身具有客觀性,是事業單位發展之中科學決策、生產經營、研究開發、問題處理等方面的成果體現。文書檔案管理在檔案管理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本身屬于一種技術性、服務性以及政治性的工作。在跨入新時期之后,社會環境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形成了準確的、完整的管理系統,只有及時搜集與整理檔案,才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所在。
一、文書檔案管理的特點
第一,文書檔案管理的綜合性較強。檔案管理一般是利用內部機構來開展綜合性管理。就類型來看,包含了黨務工作、科學研究、基礎建設、人事檔案等多個部分。就來源來看,包含了事業單位的指導性文件、政策性文件等。第二,文書檔案管理的專業性較強,在實際的事業單位工作之中所形成的文書檔案,可以直接將總體的工作反映出來,所以,其本身的專業性較強。如,事業單位的業務拓展,長遠發展計劃等。第三,文書檔案管理保密性較強。文書檔案管理主要是為了給事業單位開展工作提供幫助與指導。所以,文書檔案一般只能由事業單位內部的人員查閱,其本身的開放度偏低,保密性以及業務性較強。第四,文書檔案的管理也具有階段性的特點。目前,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科室很多,這樣就會導致文書檔案管理出現松散的問題,為了滿足文件的連續性與完整性要求,事業單位的文書管理的周期一般只有半年或者是一年。
二、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創新路徑
做好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的創新,就需要了解文書檔案管理的實質,這樣才可以找到具體的方向,推動管理工作的創新開展。
(一)加快文書檔案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建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縣級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現代化進程。直接在檔案信息資源的處置、管理以及保存的環節使用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就可以提升檔案管理的網絡化以及信息化水平。其主要需要考慮到下面幾個方面:第一,注重信息數據建庫以及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確保數字檔案能夠規范、安全、可靠,并且格式統一,方便長時間的管理和使用。第二,在對文書檔案資料進行搜集、整理以及錄入的過程中,逐漸實現計算機化的管理,這樣也可以提升其自動化水平。第三,加快事業單位信息網絡平臺的建設,直接納入各種文書檔案,從而構建出事業單位的信息中心。
(二)加強檔案的保密工作。在事業單位的文書檔案管理中,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就事業單位而言,文書檔案管理必須讓保密工作持續進行下去。在存放文書檔案的時候,需要加固檔案存放室的門窗,并且要求專人看管,任何不相關的人員不得入內,避免出現盜竊現象,另外,檔案室需要同其他存放室直接分開。當然,文書檔案看管人員的保密意識一定要“達標”,能夠認識到檔案管理的重要性,能夠認清泄露檔案的危害以及后果,最終確保檔案管理工作可以順利進行下去。
(三)提高文書檔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因為文書檔案管理的實踐性、專業性以及操作性較強。所以,定期開展檔案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積極更新其知識結構非常關鍵。強化檔案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樹立文書檔案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和職業榮辱觀。現代化的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對于員工提出的具體要求如下:第一,擁有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由于文書檔案管理會涉及部分復雜檔案材料的存放與整理工作,需要做好材料的分類與分析,因此,在工作中需要分類整理,并且員工可以獨立思考。第二,擁有較強的政治思想素質。因為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政治性以及機密性較強,所以,檔案管理人員需要有嚴明的紀律、敏銳的政治觸覺以及高度的責任感。第三,擁有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掌握專業的檔案管理知識,通曉不同的門類檔案管理方法以及基礎理論。
(四)健全檔案管理制度。事業單位文書檔案管理制度的建設要求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能夠合理且簡便易行,這樣才可以將文書檔案管理制度的規范性和約束性作用完全地發揮出來。第一,做好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宣傳,確保事業單位各個部門的干部與職工都可以積極配合檔案管理工作的進行。第二,適當加大資金的投入,由領導出面,加大對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考察力度,定期指導與考察檔案工作的開展情況。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已經成為縣級事業單位發展的一個關鍵性話題。事業單位想要創新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就需要了解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特點,能夠尋找創新性的管理工作路徑,這樣才能滿足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同時也能滿足社會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宋玉萍.試論文書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J].辦公室業務,2017(11):123.
[2]王璐寧.對檔案管理辦公自動化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5(13):122-123.
[3]何小飛.探討文書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4(14):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