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希健
【摘要】我國經濟的騰飛,帶動著各大產業的發展,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產業越來越普及滲透到各領域,氣象檔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通過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使得氣象檔案數據可以長期安全地儲存起來,這已成為氣象現代化建設的必備課題。
【關鍵詞】氣象檔案管理;數據氣象檔案管理;辦法及措施
目前,我國迎來了大數據時代,使得氣象檔案管理工作面臨著挑戰和機遇,氣象管理部門開始紛紛結合大數據背景,優化氣象檔案管理工作,以提高氣象管理和服務,使得氣象檔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和安全。本文主要就大數據背景下氣象檔案管理如何優化進行闡述。
一、氣象檔案管理
(一)氣象檔案管理的重要性。氣象檔案是指把氣象部門在平常的工作中形成的文件、圖表、錄音、錄像、盤片等各種資料進行存檔。是氣象部門的寶貴經驗財富。它具有統一性、時間性、區域性、連續性等特點,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氣象部門通過氣象歷史記錄的記載,在天氣氣候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汲取經驗,對氣象變化進行準確預測。通過對歷史記錄的分析,并制定出氣象災害預案。它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氣象檔案管理現狀。目前,我國氣象檔案管理工作仍多使用傳統方式,即通過紙質檔案管理來實現,同時會有少量的電子檔案和數字檔案進行輔助完成。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不斷產生大量的紙質文本,這些紙質文本需要龐大的庫房進行儲存,還需要配備專人進行分類管理,以方便日后的查找翻閱。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文本資源的龐大錯亂,稍有管理不慎就會導致文本資源不易查找,使得信息查閱和咨詢受到空間、時間和地域的極大局限,文本信息共享成為難題,并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增加了經濟成本。另外,由于檔案管理的傳統模式工作量較大,因而檔案收發和歸檔這兩項工作分別由不同的工作人員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脫節的現象。
二、數據氣象檔案的管理方法及措施
(一)大數據的內涵和重要性。1.我們所說的大數據,就是通過技術數據手段把海量的氣象記錄信息進行整理和存檔,它與傳統檔案管理在檔案資源的組織和儲存方式上有著很大的不同。使得檔案管理不再是簡單的手工記錄,而是融合了信息技術對檔案資源的處理。因而掌握大數據的核心價值,提升檔案管理的水平和科學性,實現檔案管理的飛躍性發展。2.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各行各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據保存和平時的查閱瀏覽帶來了準確性和方便性。人們也漸漸領會到大數據管理和保存的重要性,以及對數據資料的整理整合帶來的方便快捷。它是檔案管理高效的重要保證。
(二)氣象檔案管理的發展方向。1.氣象檔案的電子化。氣象檔案應朝電子化方向發展,電子文件的特點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直接使用計算機進行擬稿,并按照程序交由專門人員審核并定稿。電子文件一經形成,就儲存在信息數據庫內,在一定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另外,由于電子文件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和傳遞,因而在處理的過程中可以加入畫面和同期聲,使得檔案工作不僅停留在紙質文件上,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了解各種氣象災害,如暴風雪災害來臨時,常伴有七級以上大風,刮得積雪亂飛,給行人和車輛出行造成困難。如果僅僅從文字上看,缺乏渲染力,但是加入了畫面和同期聲,就能基本還原當時的災害現場,增加感染力,使得氣象檔案更加直觀,更加深刻。為以后的氣象事業提供重要資料。2.氣象檔案的信息化。氣象檔案還應具有大范圍的信息化,使得檔案信息可以不受空間、時間、地域的限制,在授權的情況下可得到全方面的共享。這樣不僅避免了紙質檔案由于長時間翻閱造成的磨損和缺失,還提高了工作效率。氣象檔案信息化主要是建立專門的氣象檔案內部網站系統,把每次總結的氣象檔案用電腦文件的形式進行錄入并通過編寫氣象檔案名稱的方式對已錄入的氣象檔案進行分類,使得各類氣象檔案一目了然,如想查閱歷史檔案,只需輸入關鍵詞,便可搜索出來。這種方式簡單明了,方便快捷,使得氣象檔案收發和歸檔不再是兩個獨立的工作,可以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初步實現氣象檔案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提高了各級氣象部門的服務水平和決策能力。3.氣象檔案管理人員能力的多樣化。傳統氣象檔案工作已從早期的手工錄入發展到電子信息化錄入,這要求氣象檔案管理人員加強檔案管理意識,增強工作的責任心,強化自身的素質。同時轉變傳統思路,接受新鮮事物,并努力學習好新形勢下的檔案管理系統,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可以熟練操作,真正意義上使得檔案管理更加安全、快捷。
三、總結
氣象檔案管理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氣象檔案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效推進了社會發展的現代化步伐。本文對加強氣象檔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促進氣象檔案建設與業務建設協調發展、加強隊伍建設、開發氣象檔案資源、規范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旨在全面推動氣象檔案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楊冬權.在全國數字檔案館(室)建設推進會上的講話[J].中國檔案,2013(11):16-21.
[2]臧海佳,李星玉,張靜.氣象檔案工作現代化的幾點思考[J].中國檔案,2011(10):35-36.
[3]劉建偉,周楓.基于大數據的數字檔案館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云南檔案,2014(03).
[4]黃少芳,劉曉鴻,張俊芳.應對大數據的數字檔案館及其服務體系[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3(05).
[5]李岳民.智能電網生產制造企業的信息資源規劃淺談[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