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要】現階段,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機構、較高的檔案管理水平及隊伍綜合素質能力水平偏低等問題,導致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未得到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的充分認識。為了提高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就必須加強對檔案管理工作的宣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技術水平以及管理隊伍綜合素質。
【關鍵詞】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檔案意識
國有企業充分認識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夠使其相關制度更好地落實,也能為其資金投入、業務培訓等提供有效保障,以此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如何提高領導干部的認識,從而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筆者以自身工作經驗結合企業檔案檢查工作中的體會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意見以供參考。
一、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也是組成國有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國有企業檔案包括其歷史發展資料、業務數據、資金使用等各類信息數據,這對于管理者而言是極其重要的依據,也是見證國有企業發展的憑證。國有企業的檔案詳細記錄了各個時期建設、規劃及發展狀況,是管理者制定未來發展藍圖時的重要依據,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國有企業減少財力、人力和物力等不必要的浪費,促使國有企業的發展更健康、穩定、持續。長久以來的發展,促使檔案管理成為國有企業日常管理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部分,國有企業若缺少檔案管理會使其日常管理受到嚴重影響,同時其大部分發展策略也無法實現,使其正常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二、提升檔案管理在單位地位的有效策略
國有企業中,領導干部對檔案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程度能對該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水平造成直接影響。故而,檔案管理人員必須在檔案工作開展的實踐中通過各類有效手段的實施提高領導干部對檔案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以此促使他們給予檔案工作足夠的重視及大量的支持,從而為檔案工作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加強宣傳力度,豐富檔案職能。對于檔案工作的地位和領導干部對其重視程度而言,加強宣傳工作能使其有效提高。現階段,在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宣傳時傳統的宣傳方式已經不再適用,只有更換為形式多樣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發揮宣傳效果,例如調查問卷、網站建設、史料展覽、信息開發或是創新服務等將檔案管理工作狀況積極地向領導干部進行宣傳,以此獲取領導干部的重視。將被動變為主動,通過各類專題檔案的積極匯編,將各類檔案資源信息科學、主動、充分地開發并利用,以此最大化發揮國有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職能,最大程度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從而提高領導干部對檔案事業的重視。
(二)注重服務實效,開展檔案編研。國有企業檔案管理工作不應僅僅局限于數據信息的收集、匯總和管理等,也應將本企業各項工作的發展動態時刻進行關注、把握,并以客觀實際為根據,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為基礎對檔案信息資源深度開發,以此編寫具備實用性、客觀性、科學性的檔案信息,為國有企業管理者在對未來發展決策時提供全面、充分的檔案信息依據,以此獲取領導干部足夠的重視。
(三)建立并健全檔案管理相關制度。將檔案管理相關制度建立并健全,能夠確保檔案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其工作職能充分發揮,以此獲得領導干部的重視。現階段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促使檔案管理手段、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而檔案管理部門也必須將管理機構健全,并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同時將檔案材料收集登記、收集歸檔和查閱等制度建立健全,確保檔案工作的制度化以及檔案材料收集、歸檔的精確、高效性,實現檔案管理與業務工作的共同發展。
(四)利用科學技術完善檔案工作。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積極融入現代化科學技術建立檔案數據庫,使其技術水平提高。將檔案資源實現共享,能為國有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將每位員工與企業的紐帶作用加強,將員工的學習和工作能力最大化,從而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檔案管理水平,以此提高領導干部對檔案管理的重視。
(五)積極開展活動,提高綜合素質。國有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應堅持以人為本,積極開展各類培訓活動,充分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團隊精神,增強檔案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同時,也應加強對新技能、新業務和新規范的學習,進一步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知識和修養,為業務操作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另外,對于檔案人員的責任心也應進一步增強,為其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樹立提供保障,以此將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最后,應積極進行服務創新,促使服務水平、層次的提高,培養其創造性思維、主動工作超前計劃的習慣。嚴格自律,為檔案事業塑造良好的服務形象,以此獲得領導干部的重視。
三、結語
檔案管理工作在國有企業中的地位對于國有企業健康、穩定地發展能夠產生極其重要的意義,而若想使其地位提高就必須加強檔案管理工作的宣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技術水平以及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以此獲取領導干部足夠的重視,使其地位提升。
【參考文獻】
[1]朱紅宇.如何爭取領導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J].陜西檔案,2013(5):42.
[2]周黎紅.如何提高事業單位檔案管理者的基本素質[J].經濟管理:文摘版,2016(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