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穎
摘要: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生疑、質疑乃至解疑的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進一步思索采用各種方法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突出表現在創新思維上,它要求學生能經常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教師應該責無旁貸地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質疑
閱讀能力是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最基本能力,它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而且是學好其他各門功課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精神是閱讀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環節與手段。“疑”是思維的發動機。黃宗羲曾經指出,讀書始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有疑,過了這一番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一、閱讀要伴以問題思考,教師在教學中設置疑難問題
閱讀不是單純形式上的瀏覽,其實質是通過展開思維,調動原有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對文章進行最充分的感知、領悟和鑒賞,并借助聯想、想象內化積淀為屬于自己的精神財富。因此,有讀有思,邊讀邊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 由于現代中學生閱讀內容十分廣泛,文章意蘊理解多元化,再加上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如果沒有問題引導、點撥,學生閱讀時就會天馬行空,或暗中摸索。如果教師設置出最佳的問題情境,刺激學生將作品內容與社會生活連接,讓作者的情感宣泄與自己的心靈體驗碰撞,那么,學生就會展開思維,凝神思索,進而披文入境,由事見情,就會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學氣息和人文精神。
二、教給學生質疑、提問的技巧,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詩中曾說:“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可見,提問并不容易。語文課學生不喜歡提問題也許有一些重要的原因:不知道該怎樣提;或對提問的方式方法,內容敘述的要求等沒有掌握;有時即使對某種現象產生了疑問,但害怕提的問題過于淺顯或落俗而遭人譏諷等。所以,教師應當教給學生一些找問題或提問的技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做法有如下幾點:
(一)學會從課文中尋找問題
圍繞課題尋找疑點。課題便是文章的“眼睛”,要是學生能圍繞課題提問題,這就培養了學生的審題能力,同時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啟發和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寫作方法、背景等方面去設疑、思考和解疑,還可以從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問題,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探究能力。
(二)從答問題中學會問問題
對于那些不知如何提問的學生來說,教師的提問和教師設計的問題對他們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和啟發性。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提問示范,設計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思考興趣,且具有一定的梯度,讓懸著的果子擺在“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位置,激發學生的進取心,使學生在層層剖析中,在問題的解決中去突破教材的重難點。而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發展了能力,而且對問題的模式也有所了解,他們會模仿提出問題,進而主動地、更好地提出問題。這對學生主動學習以及學習方法的培養都有正面引導作用。
三、讓學生學會質疑,對閱讀內容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呂淑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使學生樂學、善學,離開教師也能學。”由教達到不需要教,需要使學生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質疑問難。 學生質疑,時間可以放在課前、課中、課后,這樣可以使學生在一課教學全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隨時可以提出問題,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
(一)課前預習中的質疑
預習是學生自己動腦求知,自己主動探索的重要方法。預習不僅僅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預習可以使學生通曉學習內容,明確教學目標,了解困難所在,以便帶問題上課。因此,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的“治本”方法。 在預習中,要使學生會問:這一課傳授什么知識?教學重點是什么?我們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這樣有目的有計劃地預習,將問題一一化解,肯定事半功倍。當然在預習中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預習題。
(二)課堂教學中的質疑
經過了預習階段,學生都熟悉了課文內容,筆者就讓學生就課文的字、詞、句、段、篇等各方面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時,不需要教師過多的啟發、引導,學生就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這個詞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能不能換成另外一個詞?這句話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等等。大部分問題一提出來,就會有學生作出解答。有時,一個同學答得不夠完整,教師還沒來得及評價,就會有學生舉手補充。有的問題學生一時想不到點子上,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花太多時間的必要,就師就要適當地點撥一下,然后進入下一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就師要善于運用贊揚的方法,既要表揚學生的優點,又要表揚學生的勇氣,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才能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去發現更多的知識,才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時,學生的回答確實是挨不上邊,筆者就說:“某某同學雖然沒有給這個問題做出解答,但他給我們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這樣,就不會打消學生發言的積極性。
(三)課后復習中的質疑
遺忘曲線證明了及時復習的必要性。孔子說得好:“溫故而知新”,課后教師大可質疑問難。如“這節課中我們學到哪些知識?你認為哪些知識是最重要、最關鍵的?你覺得這節課掌握最好的知識是哪些?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提出來討論等。
總之,培養學生質疑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教學中教師的法寶。“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 相信隨著學生質疑習慣的養成,隨著學生自主探究經驗的不斷積累,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鑒賞水平會不斷得到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