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央金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儲存了我國強大的人才后備力量,新時代以來,我國對于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人才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還應當擁有良好的藝術修養,以更好的創造經濟價值,適應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能夠更好的享受生活,擁有人生的樂趣。
關鍵詞:公共藝術課;民間音樂;創新發展
公共藝術課程是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設立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對于提高審美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公共藝術課程肩負著培養和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傳播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文化和外國優秀藝術成果的責任,是高等學校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的國家藝術教育專題會議的成功召開,許多關于藝術教育的綱領性文件的出臺,表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正在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一、高校公共藝術課民間音樂的教育現狀
(一)課程設置不完善
在課程設置上,由于民間音樂課程屬于公共課,教師授課難度較大,學生數量較多,課程設置較少,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不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專項的內容設置,課程形式和課程內容較為單一,缺乏高效的教學方法,同時缺少專業的教材進行課程教學,各大高校在音樂課程的設置上,只重視對西方音樂的鑒賞,忽略了傳統民間音樂的學習和鑒賞理論,課程設置單一、專業模式固化,在教學過程當中,缺乏創新與開拓。
(二)教學方法單一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只重視理論課程的講解,教學方法固化單一,以講授法為主,將課本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傳授和灌輸,意在增強學生的理論修養,但很多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索然無味,很少參與到課程設置當中。受到課程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綜合能力很難得到提升,教師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十分呆板,沒有根據教學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靈活的教學設計,不能夠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材建設不規范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音樂課在使用教材上種類繁多,缺乏統一的教材編排標準,一些教材內容較為淺顯,只對理論知識進行簡單的概述,而一些專業性的教材,專業性過強知識過于精深,理論性太強,學生對于教材的趣味性不足,專業教材與非專業教材的混合使用,導致課程設計重點突出性不強,教師之間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交流,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主觀傾向較為嚴重,不利于學生博采眾長,全面發展。
二、高校公共藝術課民間音樂教學的創新發展措施
(一)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
傳統的課程設計以教師單一講授為主,課堂內容較為枯燥,學生的參與性不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較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需要重視教學形式與教學手段的創新,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創建更好的學習環境。利用多媒體視頻、ppt等新型方式對音樂進行展示,通過展現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形式,來吸引學生進行學習,可以對傳統的民間音樂形式進行音頻視頻的播放,播放經典的段落,讓學生感受到民間音樂的魅力。
(二)重視學生的素質考核
在素質教育改革之下,所有的高校課程都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高校要實現人才的全面培養,需要從應試教育當中擺脫出來,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理性的對待高校之間不同的培養手段和培養領域,教學成果的好壞不能僅僅單一依賴于教學成績,而應該全面分析學生的綜合素質,將教師的教學成果納入考核范圍之內,通過對于傳統民間音樂的教學來對教師的教學課程進行效果分析,鼓勵和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建立學生素質考核評價表,對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民間音樂學習能力進行一定的考核,鼓勵學生通過藝術創新來實現自身藝術內涵的培養。
(三)明確音樂課程的主體地位,深入發掘民間音樂的價值
在課程的設置上,不應該僅僅的將藝術開發停留于口號,應當從實際入手,從思想觀念上重視民間音樂課程的開發,雖然我國中小學對藝術教育有所建樹,但開展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必須對公共藝術課堂進行全面性開放性的學習,大學生的藝術學習基礎弱、底子薄、藝術基礎素養較差,所以為了提升大學生的藝術修養,更好的進行民間音樂的鑒賞,在公共課的設置上理應更加重視學生的公共性學科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陶冶藝術情操,提升藝術修養,使大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必須深層次的挖掘民間音樂課程的價值,來提高教學水平,指導教學任務,從而實現真正意義的藝術教育。
(四)創新教育形式,發展第二課堂
豐富教學形式是指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課外的教學活動,例如講座、學術活動、作品賞析等大型的活動類型,來提高教學的互動性與共生性,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提高,學校可以展開地方特色民間音樂的鑒賞,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信息等新型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形象性,學??梢蚤_發建設專業的藝術教室,配備必要的教學設備,增加實踐教學的頻率和教學深度,通過發展第二課堂,鼓勵學生進行社團的建設,積極舉辦民間文化交流節,激發學生對于藝術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對理論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同時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總之,在教學活動當中,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更要通過創新性教學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與學習能力,以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小結
由于國家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視,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大力進行公共藝術教育,積累了相當的經驗積累,藝術教育教學的理論也日益豐富。本文分析了我國普通高等院校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問題,從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培養方案的制定,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教學內容及方式,普及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與理解,對公共藝術教育課教材進行規范化、統一化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措施。
參考文獻:
[1]張麗.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建設研究[J].通俗歌曲,2016,05
[2]趙鴻光.音樂鑒賞[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4)
[3]龐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模式[J].黃河之聲,2009(6)
[4]陳景來.以人為本優化音樂教學——淺談音樂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J].中國音樂教育,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