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娟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信陽 464000)
光質是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因子。光合作用有效的可見光光譜在380~760 nm范圍內,這一區間的波長對植物的形態建成、次生代謝、生理代謝、光周期及營養品質具有調節作用[1]。高等植物的光系統及光信號轉導系統,能夠對光質、光照度、照射角度和時間、光質作出適應性反應[2]。光質影響種子萌發,其中紅光與遠紅光的比例對種子能否充分萌發起決定作用[3]。葉片的形成與光合器官發育受光質調控,萵苣在紅藍綠組合光下葉面積最大[4],人參葉片在藍膜下基粒排列松散,紅膜下排列整齊[5]。紅光降低莖的生長速率,而遠紅光能解除這一效應[6]。藍光促進側根生長,紅光促進組培苗分化生長。藍光下植物蛋白質含量高,而紅光下碳水化合物含量高[7]。另外,光照度和光質對葉綠素蛋白質復合物的形成及光系統Ⅱ(PSⅡ)和光系統Ⅰ(PSⅠ)之間的電子傳遞也具有調節作用[8]。
發光二極管(LED)作為第4代新型照明光源,可發射植物生長所需的單色光,與傳統人工光源相比,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壽命長、冷光源、光質單一、光譜性能好、光能轉化率高、環保等眾多優點[9],隨著其向高亮度、低成本方向的快速發展,被越來越多的學者用于科學研究,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于蔬菜工廠化育苗和蔬菜立體栽培。
本試驗通過LED光源設置不同光質處理,探究其對芹菜光合特性、光合參數、營養品質的影響,以期通過光質環境調控使芹菜優質高產,并為其他葉菜類蔬菜的光質調控研究提供理論和數據參考。
試驗于2016年3月11日進行。以荷蘭西芹為試材,試驗設5個LED光源處理,分別為紅光(655.7 nm,R)、藍光(456.2 nm,B)、紅藍組合光(2 ∶1,R2B1)、紅藍組合光(6 ∶1,R6B1)和白光(對照,W)。LED光源為頂部照明,高度可調,試驗期間使LED光源與荷蘭西芹之間始終保持約 50 cm 的距離,光照度為280 μmol/(m2·s)。
將浸種催芽后的荷蘭西芹種子均勻撒播于裝有基質的50孔穴盤中,播種后在種子上撒1層0.3 cm厚的基質,播20盤。4月10日,在西芹3片真葉時,選取長勢一致的荷蘭西芹15盤,每3盤1個處理。白天溫度控制在18~20 ℃,夜間13~15 ℃,每天光照10 h,空氣濕度為60%~70%。根據穴盤基質干濕度澆灌Hoagland’s營養液[10],每次300 mL。光照處理40 d后,進行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及葉綠素熒光參數測定。
5月20日09:40—10:20,用TPS-2便攜式光合儀測定芹菜倒3葉的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氣孔導度(Gs)和胞間CO2濃度(Ci),測定時光照度為280 μmol/(m2·s),氣溫為18~19 ℃,葉溫為19~20 ℃,CO2濃度為 400 μmol/mol。每盆選取3株有代表性的植株進行測定,取平均值。
參照Lichtenthaler等對Arnon修正的方法[11-12]測定葉綠素含量;使用英國漢莎科學儀器公司生產的FMS-2型調制式葉綠素熒光儀測定荷蘭西芹倒3葉的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初始熒光(Fo)、可變熒光(Fv)、暗適應下PSⅡ最大熒光產量(Fm)、PSⅡ實際光化學效率(ΦPSⅡ)、光化學淬滅系數qP,每處理測定3張葉片。
采用Excel 2007軟件處理數據并繪圖,采用SAS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由表1可知,Fv/Fm和Fv/Fo趨勢一致,表現為紅藍光(6 ∶1)>紅藍光(2 ∶1)>紅光>白光>藍光;ΦPSⅡ在不同光質處理下的大小依次為紅藍光(6 ∶1)>紅光>紅藍光(2 ∶1)>白光>藍光;qP大小依次為紅藍光(6 ∶1)>紅藍光(2 ∶1)>白光>紅光>藍光;紅藍光(6 ∶1)處理下芹菜的Fv/Fm、Fv/Fo、ΦPSⅡ和qP均高于其他處理,表明該處理的芹菜在暗適應下PSⅡ實際光化學效率和光合活性較高,PSⅡ潛在活性和電子傳遞活性較大,光合電子傳遞速率較快,PSⅡ反應中心較為開放。

表1 不同光質對芹菜熒光參數的影響
注:同列數據后不同大寫、小寫字母分別表示在0.01、0.05水平上差異顯著。
圖1表明,光質對葉綠素a和葉綠素(a+b)影響趨勢一致,大小依次為紅藍光(6 ∶1)>紅藍光(2 ∶1)>紅光>白光>藍光,其中紅藍光(6 ∶1)的葉綠素a、葉綠素(a+b)含量分別為1.30、1.63 mg/g,較白光(0.91、1.12 mg/g)下分別提高42.86%、45.54%。而葉綠素b含量在紅藍光(2 ∶1)下最高,較白光提高85.71%;紅光下最低,較白光下降低14.29%,這可能與葉綠素b偏向吸收短波的藍紫光有關。類胡蘿卜素在紅藍光(6 ∶1)下最高,其次是紅光下,藍光下最低,說明光質對類胡蘿卜素含量的影響不只是簡單的光質疊加效應,還應存在其他方式的互作效應,同時也表明紅藍光(6 ∶1)處理保護葉綠素免受破壞的能力較其他處理強。
由圖2可知,芹菜葉片光合速率在紅藍光(6 ∶1)下最高,其次是紅藍光(2 ∶1),再次是紅光和白光,而藍光下最低, 說明2種波長的光照射較單光照射更有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試驗結果符合愛默生效應,這可能是因為光合作用與2個光化學反應接力進行有關。紅藍光(6 ∶1)處理下的芹菜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最大,藍光處理最小。藍光處理下胞間CO2濃度高于白光下,而紅光、紅藍(2 ∶1)和紅藍(6 ∶1)處理下的胞間CO2濃度均低于白光下,這可能與芹菜的綠色細胞光呼吸有關。從圖2還可以看出,不同光質處理下,芹菜光合速率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整體上呈正相關關系,與胞間CO2濃度呈負相關關系。

葉綠素熒光動力學技術可快速、無損傷研究植物的光合特性,是間接研究植物光合性能的探針。Fv/Fm表示最大 PSⅡ 光能轉換效率,反映PSⅡ反應中心原初光能轉換效率;Fv/Fo表示PSⅡ的潛在活性;ΦPSⅡ是PSⅡ反應中心非環式光合電子傳遞效率;qP為光化學淬滅系數。儲鐘稀等研究認為,紅光照射能提高黃瓜葉片PSⅡ活性和PSⅡ原初光能轉化效率,而藍光降低PSⅡ活性[13]。本試驗結果表明,芹菜的Fv/Fm和Fv/Fo的變化趨勢一致,在紅藍光(6 ∶1)處理下最高,表明暗適應下芹菜葉片PSⅡ光化學效率及潛在活性較高,與陳嫻等在韭菜上的研究結論[14]類似。ΦPSⅡ在不同光質處理下表現為紅藍光(6 ∶1)最大,表明在該處理下芹菜葉片光合電子傳遞速率相對較快,反映該處理下的實際光化學效率最高,與該處理下的光合速率最高一致。紅藍光(6 ∶1)處理的芹菜葉片qP最高,反映該處理下芹菜葉片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學電子傳遞的份額及ΦPSⅡ的電子傳遞活性較大,PSⅡ反應中心相對開放。
植物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有3類,即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和藻膽素, 而高等植物葉綠體中含有前2類。光是葉綠體發育和葉綠素合成的重要條件,從原葉綠酸酯轉變為葉綠酸酯需要光的還原過程,而光質對植物葉綠素含量的影響也存在顯著差異。徐凱等通過試驗得出,紅光和藍光對葉綠素合成影響差異顯著,紅光有利于葉綠素合成,而藍光的作用與之相反[15]。余讓才等研究認為,藍光使葉綠素含量降低,而紅光使葉綠素含量升高[16]。Bach等研究發現,紅光降低風信子葉綠素含量,藍光促進愈傷組織葉綠素的形成[17]。本試驗結果表明,紅藍光(6 ∶1)、紅藍光(2 ∶1)和紅光處理下的芹菜葉綠素a和葉綠素(a+b)含量均高于白光下,藍光下低于白光下,與劉丹等在黃瓜幼苗上的研究結果[18]一致,說明不同植物對光質的響應機制存在差異;而葉綠素b含量在紅藍光(2 ∶1)處理下最高,紅光下最低,與光質對葉綠素a和葉綠素(a+b)的影響大致相反,這可能與葉綠素b偏向吸收短波的藍紫光、葉綠素a偏向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光有關;類胡蘿卜素含量在紅藍光(6 ∶1)下高于紅光處理,而紅光處理高于紅藍光(2 ∶1),說明同樣的組合光但不同比例對類胡蘿卜素含量的影響不同,只有一定比例的組合光才能促進芹菜葉片類胡蘿卜素的合成。另外,紅藍組合光和紅光處理下類胡蘿卜素含量均高于白光下,且類胡蘿卜素能幫助葉綠素接收光能,通過葉黃素循環,以非輻射方式耗散過剩能量來保護葉綠素免受破壞[19]。

植物的生長代謝離不開光,光能夠以光質和光照度2種方式來調節植物葉片的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次生代謝和基因表達等。本試驗結果表明,紅藍光(6 ∶1)下芹菜葉片光合速率最高,且紅藍組合光均高于單質藍光和紅光處理,說明2種波長的光照射較單光照射更有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試驗結果符合愛默生效應,這可能是因為光合作用與2個光化學反應接力進行有關。這與陳嫻等在韭菜上的研究結果[14]類似,而與楊曉建等分別在青蒜苗、黃瓜及生姜上的研究結果[20-22]不一致,說明不同植物對光質的響應機制不同,進而表現出光合特性上的差異,這可能是由光質可以影響綠色細胞的結構所致[23]。紅藍光(6 ∶1)處理下芹菜的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高于白光,而藍光處理低于白光,與光質對芹菜葉片光合速率的影響趨勢一致,這可能是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離不開葉片蒸騰及與外界的其他交換,而氣孔導度對作物的光呼吸有直接影響。藍光處理下芹菜的胞間CO2濃度高于白光下,其他處理均低于白光,與光合速率大致呈負相關關系,這可能與葉片高羧化活性有關。
[1]Chory J,Wu D Y. Weaving the complex web of signal transduction[J]. Plant Physiology,2001,125(1):77-80.
[2]Nakano Y,Asada K. Hydrogen peroxide is scavenged by ascorbate-specific peroxidase in spinach chloroplasts[J].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1981,22(5):867-880.
[3]洪 宇,童 哲. 光敏色素在植物個體發育中的作用[J]. 植物生理學通訊,1998,34(6):417-422.
[4]Kim H H,Goins G D,Wheeler R M,et al. Green-light supplementation for enhanced lettuce growth under red- and blue-light-emitting diodes[J]. HortScience,2004,39(7):1617-1622.
[5]焦雨歆,趙 琦,王雪英,等. 環境因子對植物葉綠體結構的影響[J]. 生物技術通報,2008(2):5-10.
[6]Leyser O,Day S. 植物發育的機制[M]. 瞿禮嘉,鄧光旺,譯.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6:143-153.
[7]Kowallik W. Blue light effects on respiration[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1982,33:51-72.
[8]Patil G G,Oi R,Gissinger A,et al. Plant morphology is affected by light quality selective plastic films and alternating day and night temperature[J]. Gartenbauwissenschaft,2001,66(2):53-60.
[9]王聲學,吳廣寧,蔣 偉,等. LED原理及其照明應用[J]. 燈與照明,2006,30(4):32-35.
[10]Hoagland D R,Arnon D I. The water culture method for growing plants without soil[J]. Californi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Circular,1950,347(5406):357-359.
[11]Lichtenthaler H K. Application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in photosynthesis research,stress physiology,hydrobiology and remote sensing[M]. 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8:129-142.
[12]Arnon D I. Copper enzymes in isolated chloroplasts. Polyphenoloxidase inBetavulgaris[J]. Plant Physiology,1949,24(1):1-15.
[13]儲鐘稀,童 哲,馮麗潔,等. 不同光質對黃瓜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J]. 植物學報,1999,41(8):867.
[14]陳 嫻,劉世琦,孟凡魯,等. 不同光質對韭菜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中國蔬菜,2012(8):45-50.
[15]徐 凱,郭延平,張上隆. 不同光質對草莓葉片光合作用和葉綠素熒光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05,38(2):369-375.
[16]余讓才,潘瑞熾. 藍光對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96,17(2):88-92.
[17]Bach A,Krol A. Effect of light quality on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HyacinthusorientalisDelft’s blue[J]. Biological Bulletin of Poznań,2001,38(1):103-107.
[18]劉 丹. LED光源對花生以及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3.
[19]鄭 潔,胡美君,郭延平. 光質對植物光合作用的調控及其機理[J]. 應用生態學報,2008,19(7):1619-1624.
[20]楊曉建,劉世琦,張自坤,等. 不同LED光源對青蒜苗生長及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J]. 中國蔬菜,2011(6):62-67.
[21]謝 景,劉厚誠,宋世威,等. 不同光質LED燈對黃瓜幼苗生長的影響[J]. 長江蔬菜(學術版),2012(6):23-25.
[22]張瑞華,徐 坤,董燦興. 光質對生姜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08,41(11):3722-3727.
[23]Eskins K,Duysen M,Dybas L,et al. Light quality effects on corn chloroplast development[J]. Plant Physiology,1985,77(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