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娟 馬珍珍
(江蘇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李松嶺
(江蘇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江蘇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微信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從其用戶量就可見一斑,截止到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4%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8.06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 20 種語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 800 萬個[1].
微信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魅力,是因為它功能的全面與強大.其一,語音、視頻均為免費服務,我們可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各種方式交流,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可利用這一點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其二,短信、小視頻、語音可以隨時及時傳輸,方便易用,簡單易學,對于中學生而言,完全沒有應用壓力;其三,可建立微信公眾號,通過這一平臺,個人和企業都可以打造一個微信的公眾號,可以群發文字、圖片、語音3個類別的內容,當然教育群體也可以利用這一平臺;其四,微信現有的用戶基礎,使社會生活各方面聯系起來,當然也可以為我們教育事業所用,使教育教學煥發新的活力.
我國現行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還是傳統的“秧田式”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它是基于工業革命所產生的,如今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與教學的需求,我們需要尋求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學習效果更明顯,學生得到個性化發展.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正是基于信息化革命產生的.

圖1 “秧田式”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就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2].翻轉課堂的意義就在于教會學生獨立思考,獲取有用的信息,并能有效地解決這些信息.
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背景,對體現課程改革新理念的教學模式進行全新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應具有以下特點:
(1)從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轉換;
(2)從獨白式教學向對話教學轉換 ;
(3)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換;
(4)從傳遞接受式教學向以引導探究為主要特征的多樣化教學模式轉換.
考慮到微信的用戶基礎與現有的功能、翻轉課堂的教學特點,我們設計了微信支持下中學物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微信支持下中學物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具備所有這些特點.
20世紀 60 年代,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和課程論專家本杰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向傳統的所謂學生學習能力呈正態分布理論發起挑戰,在卡羅爾學校學習模式的研究基礎上提出掌握學習理論(the Theory of Mastery Learning).布魯姆反對過去長期以正態曲線給學生分等,他認為教師實際上只對班級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鼓勵和幫助,絕大多數學習不好的學生并不是由于智力低下造成,而是由于學習過程中失誤積累,未能得到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布魯姆指出:“如果按規律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如果在學生面臨學習困難的時候和地方給予幫助,如果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以便掌握,如果對掌握規定明確的標準,那么所有學生事實上都能夠學得很好,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和進步的學習動機方面就會變得十分相似.”[3]由上可見,掌握學習理論是指只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教學條件和足夠的時間,絕大多數學生(90%以上)都會掌握學習任務,獲得良好成績.
翻轉課堂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與深度;為每個學生提供所需的反饋和個別化的矯正性幫助.反饋往往采用形成性檢測的方式,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再通過個性化的輔導,協助學生矯正錯誤,達成學習目標.
(1)多樣的教學環境.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突破學習空間的限制,優化教學安排,重排不同類型的學習方式,考慮學生的期望,這樣,學生就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時間和地點,自主安排學習活動.
(2)民主的教學文化.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身邊的導師.課堂變成了學生的主戰場,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和深入探究,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傾聽,適時地指引與評價,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一種民主式的討論,而不是權威式的訓話.
(3)定制的教學內容.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利用很短的時間把必須學習的材料任務完成,然后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或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課外知識;有些學生能力有限,那只需要完成必須的學習任務即可;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及時通過微信與教師交流,即時解開疑惑.因此,翻轉課堂可以使每個學生得到個性化發展.
(4)永久的教學痕跡.翻轉課堂的內容被永久保存在微信平臺上,可供查閱和修正[3].
我們設計的微信支持下中學物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共分成3個階段:課前、課堂、課后.每個階段對應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活動.
首先,教師需要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號平臺,分析教學目標、物理實驗、概念、規律并制作微視頻,將學生課前需要觀看的視頻、PPT等學習資料以及學生需要完成的導學清單上傳到微信公眾號,以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微信平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發現身邊的物理現象和物理問題,改變學生以前只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的狀況,學習的場所也從以前封閉式的教室,轉為更加開放的環境,可以是在家里,在公園,在車上,在圖書館等等,只要學生想學習物理知識,場所不再受到限制,拿出手機,打開微信,隨時隨地,開啟物理小課堂.
其次,課堂上教師不再以講授為主,而是設計物理活動,讓學生根據課前所學的知識,展示物理實驗,講解梳理物理知識,然后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提出的問題,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知識梳理、同步練習的方式,解決問題,鞏固提升,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討論使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從教師本位轉向學生本位,從獨白式教學轉向對話式教學.
最后,在課堂結束后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展示探究成果,重難點突破,教師點評學生的物理活動,課外拓展延伸等.另外通過微信群聊進行集體輔導,通過個別對話進行作業批改與個別輔導,解決每一位學生的心中疑惑.

圖2 微信支持下中學物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我們注冊建立了一個名為“姚老師的物理翻轉課堂”的微信公眾號,如圖3和圖4所示.

圖3 “姚老師的物理翻轉課堂”公眾號界面

圖4 “姚老師的物理翻轉課堂”公眾號二維碼
微信公眾號開發平臺不僅為開發者提供群發、自動回復、自定義菜單等功能,方便其及時發布和接收信息,開發平臺還為開發者提供了管理、推廣、統計、設置等權限,方便開發者及時了解消息閱讀量、賬號關注量以及菜單使用量等情況[5].在使用微信公眾號的時候,本著方便學生,并高效快捷的原則,我們設計了微信公眾號使用模式,如圖5所示.

圖5 微信公眾號使用模式
以八年級下冊“液體的壓強”這一課為例.
3.3.1 課前微信公眾號更新信息
教師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系列自主學習的材料,如圖6所示.

圖6 自主學習的材料目錄
第1個是題為“逗說液體壓強”的小視頻,如圖7所示,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介紹了液體壓強,通俗易懂,讓學生們對液體壓強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要求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動手制作一個小的實驗器材,證明液體壓強的存在.

圖7 逗說液體壓強
第2個是優秀教師講解的液體壓強的特點,如圖8所示,并要求學生在看完視頻后,根據個人的興趣自制壓強計,親自體驗液體壓強的特點.
第3個是優秀教師講解的液體壓強的公式推導以及計算,如圖9所示,要求學生完成自己手中的練習,讓學生練習利用液體壓強公式進行計算.
第4個是讓學生發現視頻中的問題,如圖10所示,視頻中提到的連通器是什么呢?
請學生自學課本上的內容,尋找身邊的連通器,方便帶到課堂展示的連通器請帶到課堂,不方便的請以圖片的形式展示.

圖8 液體壓強特點

圖9 液體壓強計算

圖10 發現問題
3.3.2 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活動設計
3.3.3 課后教學成果展示與反思
教師在微信公眾號中上傳學生的活動成果,包括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動手制作一個小的實驗器材、自制的壓強計以及發現的身邊的連通器.在微信群中進行答疑解難,即集體輔導,或者解決學生單獨發過來的問題.最后根據學生課堂以及課后的問題反饋,優化教學設計.
翻轉課堂備受教學改革的青睞,微信支持下的中學物理翻轉課堂在實踐中也還有諸如學生自制力不強等問題的存在,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真正實踐起來,取其長,避其短,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 崔連敏.微信支持下的大學物理實驗翻轉課堂設計與實踐.軟件導刊,2015,14(12):199~201
2 丁玲.基于微信平臺的高中物理“翻轉課堂”教學初探.科教導刊,2015(2x):133~136
3 (美)B·S·布魯姆.教育評價.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4 劉煒彬.基于微視頻的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學位論文].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6
5 劉力文.微信支持下大學物理翻轉課堂的研究與實踐:[學位論文].蘇州:蘇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