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蓓
(浙江金華第一中學 浙江 金華 321015)
物理靜電演示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難點,也是廣大教師訪談的焦點.因為電場看不見摸不著卻真實存在,學生難以理解,心存畏怯.為了讓學生感性地認識電場,教師講授時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例如圖片、PPT、動畫、視頻等,但依舊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思維.
千言萬語道不清,一看實驗就分明,實驗是物理這門學科的魂.我們可以進行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和課外實驗.由于靜電實驗對環境要求高,實驗現象細微,危險性略強等因素,采用演示實驗的方式比較妥當.它能夠起到激發興趣、加深理解、鞏固記憶、促進思考、培養能力等作用.下面就以“靜電現象的應用”這節課為案例,創新設計靜電演示實驗,以期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處于靜電平衡狀態的導體,內部的電場處處為零.再根據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可知,導體上各點的電勢都相等,所以處于靜電平衡狀態的整個導體是等勢體.
(1)測電勢差的儀器有哪些?
(2)若導體是等勢體,靜電計產生什么現象?
(3)若導體不是等勢體,靜電計產生什么現象?
(4)如何讓導體在等勢體和非等勢體兩種狀態之間進行切換?
(5)建立模型,構思草圖(圖1,圖2).

圖1 金屬桶A與B相互接觸

圖2 金屬桶A與B相互分開
實驗儀器:
起電機,易拉罐(2個),靜電計,紅外燈,導線若干.
實驗步驟:
先開啟紅外燈,烘干儀器周圍的空氣.按照圖3所示,從左到右依次擺放的順序是起電機、易拉罐A、易拉罐B以及靜電計.用導線將易拉罐A與靜電計上端的金屬小球相連,用另一根導線將易拉罐B與靜電計金屬外殼的下端相連.接下來緩慢手搖起電機,讓起電機帶電,觀察此時靜電計中的兩片金屬箔的情況.最后易拉罐A固定不動,把易拉罐B向右移動一些,觀察此時靜電計中兩片金屬箔的情況變化.實驗結束整理儀器.

圖3 驗證等勢體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1)易拉罐A與易拉罐B相互接觸時,靜電計中的兩片金屬箔豎直向下并重合在一起,驗證了此時AB整體是一個等勢體.
(2)固定易拉罐A,移動易拉罐B,靜電計中的兩片金屬箔之間產生張角,驗證了此時因為距場源電荷的遠近不同存在電勢高低差異,它們不是等勢體.
通過教師的講解,處于靜電平衡狀態的整個導體是等勢體這個結論學生不難接受,但是沒有感性的認識,難以與結論達到共鳴.通過實驗,促進學生的思考,將結論印在腦海中.其實演示實驗是學習物理的一條十分有效的學習途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自然界最簡單的理論——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得導體中的電荷會被排斥到載體的最遠處,即外表面與尖端.所以導體上的電荷分布有以下兩個特點:
(1)導體內部沒有電荷,電荷只分布在導體的外表面.
(2)在導體外表面,越尖銳的位置電荷的密度越大,凹陷的位置幾乎沒有電荷.
(1)檢驗電荷的儀器有哪些?
(2)如何讓金屬導體帶電,并確保所帶電荷量基本穩定不變?
(3)哪種金屬制品能很好地展現電荷分布情況?
(4)建立模型,構思草圖.
實驗儀器:
起電機,電水壺,靜電計,帶有塑料手柄的金屬大球,紅外燈,導線若干.
實驗步驟:
先開啟紅外燈,烘干儀器周圍的空氣.如圖4所示,用導線將起電機的放電球與電水壺相連,驗電器置于電水壺的另一側.緩慢手搖起電機,使得金屬水壺帶電.手握塑料柄,使金屬大球與電水壺的不同部位相接觸,再與靜電計上端的金屬小球相接觸,檢驗帶電情況.

圖4 探究電荷分布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與電水壺外表面相接觸后,靜電計中的兩片金屬箔之間產生張角.而與電水壺內表面相接觸后,靜電計中的兩片金屬箔依舊保持豎直向下并重合的狀態.驗證了導體內部沒有電荷,電荷只分布在導體的外表面.
與壺身的外表面相接觸后,靜電計中的兩片金屬箔之間產生張角,與壺嘴相接觸后,靜電計中的兩片金屬箔之間也產生張角.但是不同的是:前者張角的程度小于后者張角的程度.驗證了在導體外表面,越尖銳的位置電荷的密度越大.
本實驗的整體構思與操作步驟并不難完成,而該實驗的亮點就在于金屬導體的選擇——電水壺.電水壺不僅僅有內外表面,還有微圓的壺身和尖銳的壺嘴.兩個結論,在同一個導體上體現,簡單方便,清晰明了.而且電水壺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從電水壺上得到的結論有非常強的說服力和普遍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體會到物理源于生活.
基于對靜電平衡狀態下導體的分析研究,若處于電場中的導體內部有一個空腔,空腔內也能達到電場處處為零.把一個電學儀器放在封閉的金屬殼里,即使殼外有電場,由于殼內電場強度保持為零,外電場對殼內的儀器不會產生影響.此時金屬殼的這種作用叫做靜電屏蔽.
(1)如何操作能在空間產生電場?
(2)什么樣的金屬制品能看見其內部?
(3)怎樣的物品進行靜電屏蔽對比實驗現象有明顯的區別?
(4)現象分別是什么?
(5)建立模型,構思草圖.
實驗儀器:
起電機,金屬籠,靜電羽(兩根),紅外燈.
實驗步驟:
先開啟紅外燈,烘干儀器周圍的空氣,按照圖5所示將儀器放置于實驗桌上.緩慢手搖起電機,讓起電機帶電,請學生注意觀察金屬籠內外的兩根靜電羽的區別.

圖5 靜電屏蔽對比實驗實驗裝置
實驗現象:
緩慢手搖起電機,電荷聚集在放電球上.金屬籠外的靜電羽因為帶電物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這個特點而張開.金屬籠內的靜電羽卻依舊保持原來的自然下垂狀態.可知:金屬籠內的電場強度保持為零,金屬籠此時起到靜電屏蔽的作用.
就靜電屏蔽這個實驗而言,我們采用對比實驗,效果會更加生動鮮明、形象深刻.在選擇靜電羽方面,我們嘗試了很多種材質,試圖選擇現象最明顯的.如圖6所示,左邊是傳統的靜電羽,由紅色的纖維繩制成,右邊的是由生活中鍍有鋁塑膜的食品塑料袋剪切捆綁而成.進行實驗時,發現后者產生的現象遠明顯于前者.

圖6 靜電羽對比
物理實驗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知識載體,自身就具有直觀、生動、形象和有趣的特點.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是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促進者和合作者,學生才是實驗教學過程的主體參與者.
在實驗設備短缺或危險系數略高的情況下,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們展示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在實驗的過程中“師引導,生思考,師操作,生細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幫助引導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物理現象的變化規律,形成物理概念.不僅如此,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開展學生實驗,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體驗物理規律形成的艱辛,還能樹立科學創新精神.而課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合適的題目作為探究課題,鼓勵學生大膽進行物理實驗,并倡導充分利用身邊的物品,讓學生從中獲得更為直觀的科學知識,完全實現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進行轉化.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必須大膽創新優化演示實驗,真正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