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露 克拉瑪依日報社
“機器人新聞寫作”技術起源于美國,在該項技術當前的應用和發展中,其書寫的新聞報道與傳統人工書寫的文章質量相似,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新聞報道中,由于能夠實現對數據的高效深度分析,最終生成的新聞報道質量要高于資深編輯和記者撰寫的新聞稿件。該項技術對傳統新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重大影響,故而需要探究在這種技術的影響下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形勢。
“機器人新聞寫作”作為一項技術,系統中涵蓋AI 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語言分析和搭配多項子技術。該項技術的運行形式為,首先根據需要撰寫的新聞稿件類型,借助互聯網廣泛收集該新聞的相關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在一些體育以及地震播報稿件中,通過數據的橫向和縱向對比獲取有價值信息[1]。其次為借助AI 技術進行遣詞造句,同時通過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確定構成文章的整體脈絡,提高文章布局方面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最后為對文章進行修飾,通常該步驟由資深從業編輯完成,但是在該項技術的發展中,由于AI 技術的功能逐漸強大,當前該步驟已經可省略。該項技術的特點為,能夠快速廣泛收集與新聞有關的數據,并且對這些數據進行全面深度收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聞報道的質量。
紙媒新聞采編當前發展受阻的一個重要原因為,紙質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存在一定的新聞滯后性,在“機器人新聞寫作”技術的應用中,能夠大幅消除這一缺陷,作用形式如下:(1)素材獲取過程。在紙質媒體傳統的新聞采編過程中,工作人員通過民眾撥打電話或者通過互聯網收集新聞事件的發生信息,同時派遣專業記者到現場收集素材,在新聞記者完成數據采集工作后,再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最后為撰寫新聞稿件,并由編輯人員進行校對。在“機器人新聞寫作”技術的應用中,該系統能夠通過互聯網快速獲取信息,并完成對新聞稿件的撰寫,極大提升了素材的獲取速度[2]。(2)降低工作量。傳統新聞采編過程中,外派記者需要到現場獲取新聞信息,這種方式無疑大幅提升了記者的工作量,同時編輯人員在工作時間內需要閱讀大量稿件,工作量很大。在“機器人新聞寫作”技術的應用中,由于能夠通過互聯網快速收集信息,并完成對新聞稿件的撰寫,同時不會發生用詞用字錯誤,極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升了媒體的運行效率。
雖然該項技術能夠為當前的紙質媒體行業的新聞采編工作帶來變革,但是同時也帶來的挑戰,具體內容如下:
1.帶來的挑戰內容
由于“機器人新聞寫作”技術在運行中會應用大數據技術在互聯網上收集新聞事件的內容,所以要保證該新聞報道的準確性,需要保證互聯網上信息的準確性。但是在我國當前的發展中,網絡上的不實言論數量極多,這就導致這種技術在運行過程中采集的數據準確性不足,最終生成的新聞報道稿件準確性大幅下降。另外在這種技術的應用中,紙質媒體的外派記者與編輯的地位逐漸下降,尤其是對于外派記者來說,除了權威媒體以及一些在新聞行業中舉足輕重的官方媒體,其余紙質媒體的外派記者很難發揮應有作用,一些媒體甚至啟動針對外派記者的解雇程序。同時在自媒體飛速崛起的今天,紙質媒體雖然已經開始應用該項技術進行新聞報道,但是由于報紙、雜質以及書刊等媒體的發行存在周期和時間限制,導致紙質媒體的發展放緩,在該過程中,“機器人新聞寫作”技術發揮的提高競爭力的作用有限。
2.應對挑戰的方法
在紙質媒體當前和今后的發展中,“機器人新聞寫作”技術由于其自身特點和當前新聞行業發展的形式,會對從業人員、傳統紙質媒體的權威性都造成一定挑戰,為了能夠保證從業人員與這種技術和諧共存,并維持紙質媒體的權威性,在紙質媒體今后的發展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進行發展:(1)從業人員方面。從業人員的優勢在于對該媒體的受眾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從業人員的今后工作中,需要能夠全面推行對受眾的全面剖析,保證新聞報道的稿件能夠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另外從業人員的最重要優勢為能顧深入到新聞發生現場,并對現場環境、新聞引發因素等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在今后的發展中,從業人員需要能夠發揮自身優勢。(2)媒體權威性方面。隨著自媒體的崛起,當前互聯網中各類數據和發布新聞的客觀性大幅下降,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應用會導致紙質媒體新聞報道失實,降低權威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新聞媒體需要建設自身的數據庫,并錄入官方權威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應用能夠維持權威性。
綜上所述,在“機器人新聞寫作”技術的應用中,帶來的機遇為提高素材獲取效率和降低工作量,帶來的挑戰為媒體權威性逐漸下降以及從業人員競爭激烈。應對挑戰的方法包括從業人員發揮能夠深入現場的優勢以及建設獨立的權威數據庫,消除該項技術帶來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