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李佳 陳思 湖南師范大學
現(xiàn)代設計是伴隨著工業(yè)革命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因此而言設計應是在工作實踐當中產生的。在對“以湘繡為載體的銀飾設計”主題研究上,成員組瀏覽了大量與湘繡、銀飾、現(xiàn)代設計相關的文獻,也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分析,有了扎實的理論指導背景。在此基礎上,設計組成員逐步嘗試將理論帶入實踐,本次實踐過程主要圍繞創(chuàng)新圖案設計和創(chuàng)新組合形式來探究。
我們都知道銀飾圖案所涉及的題材非常廣泛,有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佛道經典、吉祥圖案等。既有苗族宗教文化的反映,又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不同題材的圖飾,因形而飾,形中有形,節(jié)奏明快,主次虛實呼應,富于韻律,裝飾形式被運用得爐火純青,出神入化。 其次苗族的圖騰崇拜,是銀飾的重要造型。水牛是苗族始祖姜央的兄弟。楓樹也當然的在銀飾上有所表現(xiàn)。銀飾上的吊花,多為三角形的楓葉紋,它也作為連結其他圖樣的中介造型。銀燕雀是苗族銀飾中一種極為重要的圖樣造型。而傳統(tǒng)湘繡同作為苗族手工藝,其圖案構成與銀飾頗有相同之處。湘繡圖案所涉及的題材也非常廣泛,圖案構圖嚴謹,圖案紋飾色彩艷麗,形象生動、裝飾性較強。日用品刺繡中主要以宗教、吉祥、圖騰崇拜等意義為主的題材;湘繡工藝品多以國畫為題材,主要有人物、花鳥、動植物等紋樣,其中以繡虎最為出名。
在裝飾手法上,銀飾和湘繡圖案也有諸多相似之處,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幻想與真相交織、抽象與具象手法并用。它常常是將現(xiàn)實的世界打散,將具體的對象肢解后重新構成新的藝術形象和審美空間,表現(xiàn)出一種我們只有在現(xiàn)代藝術中才能見到的抽象構成意識,如苗族銀飾上的對魚紋,紋樣像漢族的太極,含義卻有所區(qū)別。
在我們設計的“俏碟——絲美人”系列當中運用到了動物紋里的蝴蝶紋、植物紋里的柳葉紋、代表吉祥的祥云紋。但是倘若只是將這幾種傳統(tǒng)紋樣簡單相加,那得出來的成品和傳統(tǒng)銀飾無異,難以博得年輕消費群體的喜愛。能滿足年輕人求異心理的大都是極其簡約的圖案。因此,在確定了設計主題及大致方向之后首先應該收集好相應的紋樣素材,其次是對素材進行抽象化重塑,在保證素材圖案的辨識度的前提下使其變?yōu)樽詈喰螒B(tài),再次是對抽象過的素材進行多次的組合嘗試,以期達到最理想的形態(tài)。在這樣的設計流程過程之中通過疊加、嵌套等組合形式將銀飾與湘繡結合起來。以此流程產出的銀飾與湘繡結合的飾品既有銀飾的華美高貴,也不失湘繡的色彩和質感。更是使湖湘韻味成倍凸顯,豈不妙哉!
“俏碟——絲美人”系列有項墜、戒指和耳釘,都是選用苗族蝴蝶作為創(chuàng)作原型,結合珍珠、白銀、湘繡、鉆石等材質及傳統(tǒng)工藝設計,其中白銀為主要材質及載體,保留最為原始真實的紋理;以湘繡為主色調體現(xiàn)柔的質感與白銀達到“剛柔并濟”的效果;珍珠、白鉆為點綴增添靈動之感。恰到好處的表達了大賽匠心傳承文化,創(chuàng)意擁抱時代的主題。
銀由于熔點較低、延展性好、顏色鮮艷等金屬特性,在我國古代被廣泛應用于制作各種裝飾品。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我們對銀料的規(guī)格樣式、鍛煉的溫度、契合的形式做了記錄和歸納,我們所購買的銀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原銀料,即銀塊。另一種是已經壓制好的不同厚度的銀片。一般使用較薄的銀片壓制銀扣和零星裝飾物,較厚的打制蝴蝶型雙面牌以及較大整塊的部件。由于模具一般用改進了的錫質,比較軟,適宜造型。所以銀料在被打成型的時候,要通過反復加熱,逐漸造型,一般制作一個銀扣要重復4 遍,這樣做一方面不會一次壓型過度磨損錫質模具,另一方面制作的形象更突出鮮明。
銀器初步成型以后,就需要進一步的精加工,即對器物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常見的方法是在器物上鏨刻出各種花紋,這在銀器的加工工藝中稱為鏨花,是整個流程中最關鍵的步驟。
但是鏨花不容易結合湘繡元素,因此我們嘗試了銀器的鏤空處理,一般使用鏨刀沿規(guī)劃好的圖案,將需要作鏤空處理的部分逐漸鏨刻下來;厚度較薄的銀片,也可以直接使用鏨刀將鏤空部分用力刻劃,最終將需要剝離的部分去掉。銀器鏤空之后再將事先備好的湘繡置于其下,再用事先備好的銀片焊好打磨即可。但是此種方法工藝比較復雜,不易復制。
相對鏨花和鏤空,鑲嵌是比較簡易純粹的方法。以我們的“花神系列”為例,此系列以玫瑰,桃花,菊花為靈感,打造與現(xiàn)代時尚元素結合,又不失古風古韻的作品。將繡片包裹在簡單的幾何925 白銀 形狀上,外形簡潔大方,自然美觀。也是實驗中的系列,目的旨在找出苗銀與湘繡結合的更純粹的方法。以玫瑰、桃花、菊花為靈感的產品各有耳釘、戒指、項墜和項圈若干件。繡片與銀塊結合,整套首飾的風格偏精致細長,使用了銀鏈條,流蘇,珍珠等元素。目的是以首飾的“細”,襯托出女性脖頸之間的纖弱白皙之感。
銀飾與湘繡結合是復興傳統(tǒng)手工藝這條漫漫長路中的一次探索和嘗試。本次實驗探究樣品銀飾本身制作較為簡單,而我們對湘繡以及銀器加工工藝的理解也都非常粗淺,以至本篇的論述和結論都略顯單薄。盡管有諸多障礙困難,但也不失為一個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