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桐 沈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以電視節目為娛樂人們生活的方式也不斷豐富起來。目前,在我國的電視節目類型中,新聞資訊類作為主流節目,相比于以娛樂為主要內容的綜藝、影視類節目,其受眾、收視率等情況呈逐年下降趨勢,而娛樂類節目的播放率則呈現不斷上漲趨勢。因此,針對當前我國電視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問題,政府在加強管制整理的同時,也應分析我國電視節目低俗化現象背后的成因,并積極提出相關科學的規制建議,從而最終科學促進我電視文化產業持續向前發展。
低俗,顧名思義是指低于世俗標準的社會現象,即在人類社會統一認知標準中,一切不符合常規且廣泛引起他人不適、消極沮喪、恐慌等情緒問題都可歸為低俗現象。在我國電視節目中,低俗化現象主要包括過度娛樂化問題,或內容觀點不健康,對人們的社會價值觀進行誤導等等。
我國電視節目低俗化現象最早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90年代初,在改革開放的帶動下,身為肩負科學文化價值觀傳播作用的電視節目開始逐步走入市場化發展,同時社會經濟的開放競爭化發展趨勢也推動了我國電視節目由嚴格管制向娛樂、取悅迎合觀眾等低俗化現象產生,具體表現在娛樂節目中對社會熱點人物的過度抨擊,或夸張強化不實信息等。目前,我國電視節目的低俗化現象愈演愈烈,主要表現在當前電視娛樂類節目蓬勃發展,節目內容嘩眾取寵,以及當中傳達的完全不符合我國電視文化產業文明健康發展的價值觀取向等。
第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并沒有相應帶動文化事業的迅速發展,如電視傳媒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等。在我國,不斷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當前的根本任務,然而在強化推動經濟、科技技術建設的基礎上,文化傳媒作為現代科技發展的產物,仍然缺失相應的科學規范。其中,電視節目作為新型文化傳媒手段之一,未能對其進行嚴格規范和科學管制是當前我國社會文化發展的缺失,因此,也出現了缺乏規范管理的電視節目的低俗化現象。
第二,文化傳媒市場間的自由競爭也促使了我國電視節目低俗化現象的產生。改革開放不僅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也走向了市場化發展階段。文化傳媒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產物,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大眾傳媒是其主要傳播目標,然而隨著傳播媒介的豐富多樣化,如互聯網網絡、移動網絡的普及和發展等都強烈刺激了傳統傳媒的競爭與發展。電視媒體作為典型的傳統媒體手段,為贏得市場份額,節目內容因此開始由嚴肅正經的新聞資訊類不斷向低俗、夸張的娛樂節目等內容涉及,并競相模仿。
科學構建傳媒規制體系的重點在于我國政府的傳媒監管機構,其中廣播電視總局屬于最高監管機構。在電視廣播事業發展中,為確保廣電總局的公正權威性,在其規制體系建設中應嚴格控制人員任命,確保監管機構的科學性與專業性,以及行業發展管理的有序競爭。在監管機構設置方面,還應根據隸屬關系,設置穩定部門分支體系,從而全面維護傳媒規制健康發展。
制定符合國情的節目標準體系的前提在于遵循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基礎,依據我國社會主義價值觀,如自由、民主、文明等,將其作為當前我國電視傳媒節目的制作標準。然而當前我國在社會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帶動下,電視節目內容制作主要以迎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社會大眾娛樂化要求為目標,從而使媒體忽視了弘揚社會文明價值觀、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等要求。因而,在制定“低俗”電視節目標準的時候,可以建立相關的公眾聽證會、廣播調查等,通過對民意的了解來制定相應的標準,將群眾的心聲作為制定規制的最重要依據。
在我國電視節目中出現的低俗化現象,必須馬上治理,刻不容緩。這是對媒體從業者專業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的雙重考驗,也是對我國政府處理社會問題能力的考驗。在治理低俗化電視節目的同時,不僅要注重對規制的構建和完善,還要不斷地提高媒體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只有內外合用,才能最終形成相互監督的約束體系,才能使我國電視產業更好更快地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