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波 太原日報社
追蹤報道就是在一定時期內對一件新聞事件進行連續的報道,一件事情,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達到幾天見報或者天天見報的效果。與新聞的特點相同,追蹤報道也是具有時效性、重要性、連續性、可讀性。社會新聞主要的形式時實時新聞和動態新聞,具有時效性是其主要的特點。我們知道,新聞不是交易,不是一錘子的買賣,而是隨著事態的發展而發展的。事件背后是一種現象,一種趨勢,一種市場。這些都是追蹤報道所必需的。第一份新聞稿只是導言,后續的追蹤報道才是讀者想要關注的重點,也是事件的高潮部分。追蹤報道最終形成的了完整的事件的脈絡,各種精彩環節將事件的始末串聯起來,所以,追蹤報道是新聞報道不可缺少的部分。
揭露式追蹤報道一般是針對一些社會不良現象或存在的問題和矛盾進行的報道,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的剝開外衣,露出真相。對真相中的本質問題進行剖析,將實質性的問題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揭露式追蹤報道具有良好的輿論功能,借助輿論,讓事件深入到讀者的內心,深入到讀者的生活中,所以,也是廣大讀者喜聞樂見的新聞類型。
探討式追蹤報道,是圍繞著近期發生的事件進行事后總結,總結的角度與其他的報道有所不同,是從觀念和思想方面進行的,能對社會現象起到剖析作用的。探討式追蹤報道能幫助讀者對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有更深刻、準確的認識,在引導輿論上有其積極的作用。
回顧式追蹤報道,對往日發生的新聞事件性事件過程的回顧,在回顧的過程中進行二次的深度挖掘,希望引起廣大讀者的再次深度的思考。
預見式追蹤報道主要是指記者根據對某些新聞線索的判斷,有預感此次事件對報道后引起的社會反響,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基于此對此次事件進行追蹤報道。在將事件案的原委進行完整的調查后及時的給與報道等。這種報道我們稱之為獨家新聞,也是新聞中最具價值的追蹤報道類型。
引導式追蹤報道,通過對某一問題的調查研究及報道,引起向有關部門對此類問題的關注,提升輿論對事件的反思,借助大眾的力量,促使新的相關解決政策和方案的實施。政策實施后,再對此次事件進行總結性的報道。這類報道,對實際工作有較強的推動作用。
新聞的爆炸點是吸引讀者的關鍵,在許多情況下,追蹤報道存在“能量遞減”現象。首次報道一般是事件的核心內容,也是最為精彩的部分。2018年10月28日,重慶市萬州區22路公交在長江二橋上突然變道沖入江中。這一事件成為了當天各大新聞媒體的頭版頭條,首次的新聞報道,多數新聞媒體對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事件暫時的情況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將核心部分呈現給各位讀者。有少數媒體對此次事件進行了猜測,不過也是淺顯的猜測而已。首次報道中已經有爆炸點的存在了,如何對事件進行追蹤報道,讓事件進入高潮呢?筆者認為,這時應該繼續尋找爆炸點。
10月29日,根據相關路面的監控視頻及車載錄像的視頻顯示,公交車在沖向護欄之前,撞向了一輛紅色小轎車。同時,交警隊方面傳來紅色轎車女司機被帶到交警隊進行調查,一些自媒體對此次事件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大膽的猜測,將矛頭指向了轎車女司機,第二個爆炸點隨之而來。雖然這樣不符合實際的猜測有違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但網絡時代的發展,讓信息傳播的速度提高了,讓信息傳播的質量降低了。
11月3日,經過救援人員大打撈,發現了公交車的黑匣子,第三個爆炸點隨之浮出水面。經過技術部門的還原,將公交車事故出現的過程進行了還原。導致事件發生的原因是乘客和司機發生肢體沖突,最終導致公交車失控墜入江中。從事件的發展來看,不斷的反轉,高潮起伏不斷。此次事件中蘊含的意義我們暫且不表,媒體對事件的追蹤報道也抓住了每一階段事件的爆炸點,將追蹤報道的作用完全的發揮出來,也對事件的輿論導向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新聞報道的速度決定了新聞的瀏覽量,想要提升新聞的瀏覽量需要在新聞的追蹤報道中拿到一手的資料。追蹤報道的對象通常是熱門事件,能夠引起爭議的事件。想要做好追蹤報道,教懂得如何抓住制高點,抓住制高點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要快,做比別人更深的事情,并有獨特的視角和發現,我們才能使我們的主動性更加主動。即使身處于被動的狀態下也可以將被動變為主動。
隨著現代信息的不斷發展,新聞的報道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面對多樣化問題,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一定要做到認真、用心對待新聞,根據實施的真相進行報道。分析具有追蹤價值的新聞視頻資料,有追蹤報道的意識,還有鍥而不舍的追蹤精神。筆者認為沒有做不成的追蹤報道,只有不愿做的追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