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岱澤 哈爾濱師范大學
李安是一位著名的華人導演,一直活躍于世界影壇,從業二十多年共執導了電影作品12部,比如《色戒》、《飲食男女》、《綠巨人》等都是比較有名的電影作品。同時李安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金獅獎等等。目前,李安及其作品深受海內外觀眾和媒體等的關注。在本文中,筆者從三個角度對李安電影作品的敘事風格和典型作品進行了研究。
在李安成長過程中,受到臺灣新電影時期寫實主義的影響頗深,同時在紐約大學進修期間,盛行的現實主義也直接影響了李安的審美取向。所以,在以后創作的電影作品中,其風格也多以現實主義為主。在最初創作開始,李安的電影作品大多數選擇以現實主義作為題材,后來在業界的影響下,其電影作品也涉及了科幻、心理等題材。但是,一直以來李安的作品都在堅持著現實主義。比如電影作品《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等,都是李安早期創作的,在影片的細節之處,李安都采取了平實處理,無論是情節推進還是情感表達,都為觀眾呈現了客觀又冷靜的寫實之風[1]。在《推手》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環節,主人公老朱在學校和餐廳中大顯身手,將影片推向了高潮。但是在處理高潮部分的細節時,李安并沒有用特殊的拍攝方式或夸張的動作設計,反而利用平實的定位長鏡頭呈現出主人公的“身手”,沒有過分渲染整部影片的情調,但是也沒有影響關鍵情節的連貫性與完整性,反而將李安寫實的風格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此外,李安在其作品《臥虎藏龍》中也采用了長鏡頭的方式,是中國古典文學與現代電影藝術結合的完美體現,并且這一部作品在當時年代也掀起了一陣“中國風”,并獲得了當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在拍攝這部作品時,李安仍然沒有采取花哨的拍攝方式,無論是在玉嬌龍和俞秀蓮追逐的情節中,還是玉嬌龍和李慕白的對峙過程中都是以長鏡頭拍攝為主,營造出一種縱深感和統一感的剛柔并濟的風格。
在電影藝術發展過程中,即使在很多美國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發現鏡頭的多樣運用,但是李安卻始終堅守自我,展現其寫實的風格,將情節設置和人物塑造放在主要位置,而鏡頭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輔助拍攝手段。所以,李安的電影作品更加貼近真實的生活,運用寫實的方法客觀敘事,為觀眾觀影過程中提供了審美情感自由的空間。
李安的作品除了寫實的風格以外,其含蓄風格也被廣泛認可,這與其成長經歷和傳統文化的熏陶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影片《斷背山》。在影片中,主要講述的是一對同性戀的真摯而悲苦的戀情[2]。在我們看來,同性戀是一個較為禁忌的話題,但是李安卻以其含蓄卻不隱晦的敘事風格,向觀眾講述了故事,抒發了情感。這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影片,不僅涉及了亞文化領域中的小眾群體,也深入探討了愛和人性的話題。
電影《斷背山》中,主要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到 80年代,在美國西部的一個牧場,兩個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習慣的人——杰克和恩尼斯相識、相戀的過程。兩個人同時在牧場里打工,杰克很開朗,而恩尼斯內向、沉默寡言,在放牧過程中,兩個人經常在深林深處相互陪伴,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日復一日的放牧生活使兩個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最終在一個喝醉酒的夜晚,兩個人越過了雷池。但是好景不長,迫于世俗的壓力,杰克和恩尼斯結束了放牧生活,并各自步入了沒有愛情的婚姻。盡管杰克和恩尼斯都開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但是在十數年間兩個人壓抑不住的相思之苦使兩個人不得不定期相會,共度這難能可貴的美好時光。在杰克意外身亡以后,恩尼斯悲痛萬分,將杰克埋葬在兩個人相會的深林中。直到恩尼斯在家里看到與杰克相識時穿的襯衫,才意識到對杰克的愛,但是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在拍攝這部影片時,無論是杰克與恩尼斯相識、相見的歡愉還是后來兩個人步入各自婚姻生活的悲傷,李安都是以含蓄的方式為觀眾展現故事情節,并將杰克與恩尼斯內心的掙扎和落寞的情感如幽幽細流貫穿到整個故事中。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不僅為觀眾留下純粹的想象空間,同時也向觀眾呈現了邊緣化群體在追求愛過程中內心承受的世俗、異樣眼光的艱辛、無奈和悲涼。
李安的電影作品是中國東方文化和風格的最直接體現,除了表現在電影題材以外,還表現在電影敘事風格中的“道法自然”,給觀眾呈現出一種哲理的審美意蘊,比如作品《臥虎藏龍》。在這部影片中,通過人與自然、情與景的生動結合以及主人公在林中打斗追逐的情況都生動的展現了中華武術與自然融合的最高境界,并體現了影片的“道法自然”的敘事風格。在具體的情節中,并沒有過多的凌厲的武打動作,主要是利用自然背景刻意的減緩了武打動作和刀劍交鋒過程中的速度,通過武術與竹林的起伏融合起來,將武術提升到更高層次的境界。所以,除了寫實和含蓄的風格以外,李安的電影作品也流露出自然而然、不刻意的敘事風格。
通過上述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李安的電影作品中一直在追尋一種和諧共融的境界,并表現出敘事層面多面性的特點。同時,李安執導的電影無論是現實主義還是科幻、心理、愛情等題材一直在堅守著向真向善的原則。總之,李安的電影作品的敘事風格和技巧的運用無疑是在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中國電影發展的有益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