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鵬 太原廣播電視報社
根據我國多媒體和各種新媒體的融合情況,以及對其現狀分析,深感對融媒進行深度改良和變革勢在必行。從中央廚房的角度出發,則是要求先從融媒的管理隊伍中挑選適合現代媒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頂層領導人物,然后再對中國現代形成的媒體融合進行技術上的管理,從而做出中央領導式的改良和變革。
2015年兩會首次試行“中央廚房”的機制,標志著“中央廚房系統1.0”正式對社會的融媒開始管理[1]。從2015年到2018年,將近三年進行的“中央廚房”式的管理和架構的建設,使我國的融媒已經有了新面貌。
取得的新成果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可以看出:1.意識形態上的再造成功;2.融媒的技術方面有了新的起色;3.從搜集到報道的流程有了新的收獲;4.從產品數量上相對原來的融媒成果是比較豐富的。總之,無論是理念態度還是技術挖掘,再或是報道流程,最后是產品創作方面都留下了“中央廚房”的痕跡,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2]。
雖然“中央廚房”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對于改革開放的今天,以人為本的理念還是不夠深入,技術創新的意識還是不夠堅定,創作流程的法制化還是不夠明顯,產品的客源還是不夠穩定和多元化[3]。總之,當代中國“中央廚房”管理的融媒和歐美發達國家的融媒相比較,還是有一段距離的。
“中央廚房”式的管理主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出現了問題甚至是困擾:1.體系制度尚處在比較薄弱的狀態。雖然“中央廚房”要求人員與資源的對接,但是現實中卻勢單力薄,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轉型中的“新媒體部門”就像孤島一樣被晾在一旁,不受人待見。2.技術復合型人才儲備不足。這也正應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狀況,這點是融媒“中央廚房”管理不達標的根本原因。3.相對歐美發達國家的融媒,我國融媒產品的生命力比較薄弱。這就需要進一步施肥澆水,但由于我國其它各項法律制度和社會政策的不成熟,無法實現融媒的競爭能力[4]。4.管理方面不夠完善。對于一些新媒體的應用,融媒對其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不夠到位,使得我國的融媒產品總是不分好壞優劣,給社會帶來了很多互聯網式的困擾。5.融媒資產方面也不容樂觀。一方面傳統媒體的產品制作成本較高,而新媒體的“中央廚房”式的誕生卻無法將其成本覆蓋,達不到管理的效果和目的[5]。
事實上,一項制度或者政策都不是憑空而來的,都是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遇到了一定機遇,其它制度和此政策或者制度、法律也能相輔相成的情況下才頒布或者制定的。“中央廚房”也不例外,中國的文化發展速度很快,也呈現出了比較開放且多元化的狀態。
解決以上問題的對策有:1.提高“中央廚房”的執行力度,可以給正在發展著的“中央廚房”辦公室加以特權。本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各大廣播電視臺、主要的社交網絡及互聯網新聞傳播方面,都要求進行“中央廚房”辦公室的協助和審核,不合格的或創意及意義欠缺的可以由“中央廚房”提議剪掉[6]。2.傳媒傳播需要全方面的復合型人才。例如,“中央廚房”辦公室的員工應該具有視頻剪輯等專業學位,同時還要求其在學校輔修過多門課程,并應當取得一定資格的畢業證書。當然,基礎的電子通訊知識應該輔修。3.相對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的融媒應該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處理,不能全部照搬。要根據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和所需進行篩選適當的環節,并對其進行加工、演繹以及其它處理,讓其滿足多數受眾者的審美追求。因此,我國的媒體發展將是帶有中國特色的具有發達國家媒體水平的節目,同時還能對中國社會發展起到良性作用,提倡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培養對社會發展的責任感。4.國家可以制定專門保護媒體、融媒的法律。專門用來保護“中央廚房”領導和管理下的產品節目,以便對其知識產權方面加以保障。5.政府可以投入資金對媒體、融媒進行新型保護。為了激勵產品技術的挖掘和創造性的發揮,應該對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給予物質以及精神上的獎勵,對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可以處以罰款。
綜上所述,中國的媒體發展已經離不開“中央廚房”式的管理和導向。為了將其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可以考慮從五個方面入手進行抓緊、抓牢、抓準。它們包括體制方面、人才方面、產品方面、知識產權方面以及資產方面的考慮,希望為未來的“中央廚房”式的媒體融合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持和物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