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蓮花 江西人民出版社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央《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具體部署是新聞出版界的使命。在出版領域如何切實增強推動融合發展、把握好融合發展這一趨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拓展發展領域、加快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等,各家出版社都積極進行有益的探索。距離相關意見、政策的提出已經過去數年了,傳統出版社的融合發展之路走得怎樣呢?下面筆者從傳統出版社的實踐角度出發,結合學習貫徹中央文件精神,對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個人建議作以下思考。
目前各家出版社在最早的數字出版提出之后,就作了相應的出版嘗試,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當然在其實踐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及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近年來出版社為更好地推進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首先是進行了相關平臺的搭建。一是抓好制度建設,為目標任務的完成搭建規范保障平臺。如對過去的制度進行了集中的梳理,修訂和重新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更加有利于新興出版的開展,包括編輯出版方面的一些重要文件,等等。二是搭建數字出版的硬件平臺,為本社的優質圖書做增值服務。如筆者所處的出版社2014年就投資修建了錄播室,引進了專業人才。通過與福建、南京等民營技術公司合作,在紙質教輔上印刷二維碼聯通多媒體音視頻課件和互動電子教輔等。并且利用名師開設在線課堂,形成具有本社特色的名師在線助教平臺。另外,發揮本社教輔編輯力量的優勢和教輔圖書品牌的優勢,與新媒體出版公司合作策劃開發有別于紙質教輔的復合型電子教輔書。近兩年來,充分利用本社的錄播室加大了優秀有聲讀物的研發力度,為本社在新興出版業務的拓展贏得一席之地。對一般適合做有聲讀物的圖書進行音頻錄制,借助于喜馬拉雅等優秀平臺實現了市場價值的實現。當然,這些創收還是遠遠低于傳統出版的業務。最近“做書”上一篇文章提到:“美國企鵝蘭登擁有了自己的第16間錄音室,有聲書的年產出已經突破1000本,甚至開始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先行占據一塊渠道陣地。”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們的平臺搭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出版業轉型中,強調技術應用的同時,仍要將內容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一些中小出版社在這方面尤其重視,如筆者所在出版社2014年作出部門調整,將教輔圖書以外的出版業務部門重新劃分,并且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成立數字出版中心,配合各個出版中心有選擇地進行移動手機閱讀、互聯網閱讀、電子書等多種形式的數字出版。本社的社科圖書大部分也進行了數字出版,充分實現每本書的附加值,如同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合作。但是中小出版社普遍還存在經濟結構不均衡現象,缺乏品牌效應,尤其是比較有影響力的數字品牌還不成氣候,像“凱叔講故事”“為你讀詩”等這樣響當當的品牌更是遙不可及,這中間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營銷能力不足等。
在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內容傳播渠道建設是出版社工作開展的瓶頸,因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市場環境早已遠離這個時代。而很多傳統出版社在缺乏品品牌效應的背景下是如何打破這個瓶頸的呢。據筆者調研的一家出版社的一組財務數據如下。2014年該社圖書營銷部一般圖書銷售收入占比情況是:地面實體店書收入占比為27.86%;農家書屋和館配圖書收入占比36.07%;網上書店銷售收入占比15.30%;專項渠道用書和移動客戶端、知名數據庫合作銷售渠道收入占比20.77%,其中這一部分銷售收入主要來源是專項渠道用書的收入。從這個收入分布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實體書店的銷售收入占比是明顯被削弱,網絡銷售明顯增強,農村出版物消費市場和圖書館銷售情況是可觀的,但是網絡銷售提升的空間比較大,移動客戶端、知名數據庫合作等新興閱讀渠道銷售收入還微乎其微。當然,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該組數據是有一定變化的,最明顯的是新興媒體銷售收入有提高,但是其占比提高不明顯。綜上所述,出版社的內容傳播渠道得到進一步擴展,越趨多樣化,但是新興閱讀渠道仍處于狹窄口的位置。
前文通過調研分析近幾年來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效和遇到的問題、困境等,再回歸到推動出版社融合發展的軌道上來說,或許做到遵循《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意見、政策的要求,從本社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盲從、不怠工,應該會是一種更穩健的融合發展模式。
傳統出版社作為出版行業的基層單位應該遵循《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真正將出版融合發展貫徹落實,促進數字出版常態化平穩發展,對內應以改革創新作為原動力,對外應用好政府調控的各項政策,以先進技術的應用為支撐,以融合出版人才的培養為主要抓手,充分利用已有的特色資源優勢和優質內容,因地制宜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循序漸進推動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不盲從、不怠工。第一,讓內容和渠道更加緊密融合。如前文所述,內容是出版業的核心,必須要借助渠道把這核心力量發散出去。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就是要把優質內容借助新興渠道傳播實現市場價值。第二,應繼續加強平臺建設,在平臺上強化項目建設。充分利用本社已有的出版資源,對其進行整合,建立具有本社特色的數據庫項目,在項目上做文章。第三,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和技術的引進。首先,一個獨立的出版社應該加大新興出版內容生產和資源整合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加強領軍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和創新項目用人機制,探索出版融合發展條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徑。其次是充分利用所處出版集團內部出臺的有利政策繼續發展新興出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普遍存在的經濟結構不均衡現象也很快能夠緩解,新興出版能力也會大大增強,傳統出版社基于新興出版平臺的業務能夠進入更加穩健的融合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