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菲 中國地圖出版社
我國的出版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輯工作者政治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出版的發展方向和出版物的政治質量。
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并完成由此規定的主要任務,是編輯做好出版工作的先決條件和關鍵所在。作為新時代的編輯,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
在我國,出版從根本上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保證出版事業的社會主義性質,是編輯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原則。因此,編輯必須以黨的指導思想為核心,從根本上堅持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服務。
編輯的工作看似文字性工作,實際上更是一種聯系和宣傳群眾的導向性工作。編輯是中介、是橋梁,是黨的方針政策的接收者和宣傳者,將作者和讀者統一于黨的指導思想下,本身就是一項浩大的政治性工作。編輯工作者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才能更好地發揮宣傳導向的作用。
努力成為新時代的優秀編輯,應該具備的基本政治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版事業,其編輯出版工作歸根到底是為黨、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的,必須接受黨的領導,其所歌頌的、贊成的、宣揚的、反對的、批判的都必須是明確清晰、不容含糊的,這是出版應當堅持的正確方向,也是保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關鍵所在。作為編輯工作者,最首要的政治素養就是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時刻保持一致,在審核書稿的過程中,把好政治這條紅線,做好出版的“政治衛士”。
作為編輯工作者,應當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政策意識和大局意識。能夠運用敏銳的政治鑒別力,審讀好每一部書稿,能夠敏銳地嗅到每一段文字表面掩蓋之下的真實意思表達。例如,一些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和價值觀巧妙地掩蓋在冠冕堂皇的文字之下,需要編輯工作者通過認真剖析,揭露其本質,防止這些或者類似的文字在群眾中傳播。
編輯要增強其政治鑒別能力,就需要平時對時事政治不斷地汲取,對變幻莫測的世界政局仔細地觀察,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守住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堅定地維護國家統一和主權、領土完整,發揮出版事業的思想導向作用。
出版是我國重要的輿論陣地,是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優秀文化的重要媒介。這就要求編輯要善于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提升自己引導輿論的能力。要時刻把“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始終把握好一條原則——唱響社會主義主旋律。要堅持傳播和宣傳積極的、正面的內容,對于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丑惡面,也要勇于揭露和鞭撻,幫助人民群眾認清其本質。
編輯還需要不斷加強自然和社會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自覺地傳播科學精神,反對封建迷信思想和偽科學,同一切愚昧無知作斗爭。編輯工作者應當有意識地增強自己的鑒別能力,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準確地分辨出偽科學與真科學的不同,洞察偽科學的伎倆;要努力將腐朽愚昧的錯誤思想阻斷在源頭,將積極向上的、健康科學的、催人奮進的好圖書、好文章傳播給人民群眾,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
創新之所以會成為編輯基本的政治素養之一,是因為創新意味著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因此,編輯工作者的視角和觀念要不斷更新,才能激發出版的活力,不斷煥發生機。而且,編輯工作本身就是一項需要不斷創新的工作,要不斷發現新觀點、找到新問題、挖掘新作者、開設新選題……把創新貫穿編輯工作的始終。
愛崗敬業是我國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對各行各業從業人員最基本的素質要求。對于編輯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敬業精神,是一種對事業的熱愛、對工作的奉獻,是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編輯工作者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忠于職守、恪守本分。人們常說,編輯工作是一項“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的確,一名優秀的編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幾十年如一日,不計較得失,不追求名利,一心一意,一絲不茍,這本身就是一種奉獻精神、一種對事業的無私追求。
總之,新時代的編輯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把握好我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用更多的優秀文化作品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將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