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春 廣州航海學院
20世紀90年代,我國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領域才逐漸增多。但是數字媒體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藝術特征。時代在發展的同時數字媒體藝術也應當不斷進步、發展。
觀念創新其實一種思想創新,即擺脫傳統思想的桎梏,學習并接受新思想。況且藝術發展史的本質是藝術觀念、要求的變化。尤其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認識的提高,藝術觀念也在不斷改變。那么,若要保證數字媒體藝術的先進性、時代性特征,就要大膽創新其藝術觀念。
就目前來說,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現狀并不夠樂觀。比如產品設計中的藝術性缺乏。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以模板為參考范例,進行設計。這種固定式的藝術設計理念對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極為不利。另外,數字媒體藝術本身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到了多個學科知識。但實際上數字媒體藝術的跨學科交流嚴重不足,藝術表現也比較生硬。如一個短片的拍攝,不僅僅是需要一個攝像機,更需要調色、渲染、調音、創作,其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顯然,創新數字媒體藝術發展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時代,人們對藝術的理解、認知也發生了改變。若要從根本上創新數字媒體藝術觀念,就要改變藝術思想,摒棄傳統藝術思路、設計方法,創造出更具有時代價值、文化內涵的數字媒體藝術。
但思想具有動態性特征,很容易受到內外環境的影響。而且人的直覺、聯想、頓悟等也會影響到思想的變化。那么,若要徹底改變傳統藝術思想,就應走出傳統藝術圈,感受時代變化,去認識、了解新的藝術性作品。或者深入生活,體驗生活中的藝術。同時,還應當積極了解當前行業發展動態,從中汲取新思想、新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改變以往根深蒂固的藝術思想,接受新生事物,實現數字媒體藝術的創新。
想象、類比、移植屬于藝術表現手法。傳統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觀念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藝術的追求。為此,在創新數字媒體藝術觀念時,應結合基本的藝術表現手法,豐富數字媒體藝術內涵。
首先,想象并不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聯想。而是在豐富的知識基礎上,運用大腦對事物表象進行加工、創造。例如電影《阿凡達》雖脫離現實,但仍以現實為基礎。但從中我們能看到被想象出來的新世界、新人類等。實際上,藝術的觀念創新就是要超出思維禁錮,發現虛擬的藝術美。
其次,類比是從兩個事物相似的性質入手,推斷事物在其它方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在人們抉擇想法、事物時,應用類比更能得到好的結果。
最后,移植也是一種創意技法,用于觀念創新非常有效。比如《紅色模型》這一作品,其主要就是應用了移植手法。自此開始,計算機超現實拼貼藝術也逐漸發展起來。另外,與移植類似的技法還包括轉換技法。從字義上來說,就是事物之間的轉換。具體來說是角色轉換、概念轉換。比如《晝與夜》就是應用轉換手法所創作的藝術作品。
現代藝術的核心內容是“生活即藝術”。當社會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之時,人們的美學認知也在改變。況且藝術也不再屬于特權階級。人人都可以創造藝術,人人也都能欣賞藝術。這也就預示著藝術也應當走進生活,經歷生活的檢驗。
數字媒體藝術的創新應從藝術本質方面考慮。而觀念創新后的具體表現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內容。對比分析傳統的藝術作品就能夠發現,早期的藝術作品內容比較單一。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外文化的融合,人們開始希望看到更多的藝術作品內容。無論是過去、現代還是未來。
第二,創作方法。在現代化科學技術背景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方法也更加多樣化。比如“阿倫”創作軟件。創作者可以借助這一軟件,盡可能地實踐自己的藝術想法。此外,如今也有很多數字媒體藝術家在積極嘗試將其它領域的藝術創作方法融入到數字媒體藝術中。如胡介鳴,當今中國數字媒體和錄像裝置的先驅藝術家之一。曾經運用感光材料和繪畫材料創作了布面油畫《櫥窗》。
第三,表現形式。在科學技術的作用下,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特征。早期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以客觀世界為主。但數字媒體藝術則開始以主觀世界為主。另外,很多藝術家也開始積極應用數字媒體技術,改變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如利用物體材料、計算機技術,改變藝術作品的視覺效果、觸覺效果,從而在主觀意識上給人們一種獨特的藝術感受。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藝術會逐漸代替傳統藝術成為主流藝術。對此,人們不僅僅要改變對數字媒體藝術的認識,更要順應時代發展,創新藝術觀念,從而不斷推進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