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永暢

可凌超,男,漢族,1979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開封市集英中學校長。省級骨干教師,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種子校長”,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2004年8月參加工作,13年從教經歷中先后擔任語文教師、學校團委副書記兼政教副主任、市教育局辦公室副主任、市職業成人教研室黨支部書記等職務。
2017年12月26日,可凌超以省青聯委員的身份參加河南省青年聯合會第十二屆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于會期緊張,無法抽出固定時間接受記者專訪。通過省青聯秘書處和數次電話溝通,記者對可凌超有了進一步了解,于是,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漸漸進入大眾視野。
“辛苦我一個,幸福好幾家”
2004年8月,可凌超懷揣僅有的100多元錢,來到陌生的開封市,以飽滿的熱情和認真的態度,開啟了他的教師生涯。這一年他成為開封市第七中學的一名教師,同時擔任班主任及高一兩個班的語文課。
走向工作崗位的可凌超,積極向老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探究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可凌超還積極主動幫助學校各個處室開展工作,在較短時間內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也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2006年8月,工作剛滿兩年的可凌超被破格(當時他還是臨時代課教師)提拔為學校中層領導。步入新的崗位,可凌超更是嚴以律己、積極進取,特別是在學校教務處工作期間,他主動包攬加班任務,以樂觀的態度面對辛苦的付出。同事們經常聽他笑著說“辛苦我一個,幸福好幾家”。
一份艱辛一份收獲。2007年高招,可凌超所帶班級考出了同類班級最好成績。同時,在當年暑假期間舉行的全市教育系統入編考試中,他又從報考的近300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順利考取并入編為正式教師。
為工作,婚期一拖再拖
2008年4月,可凌超被調入開封市教育局,成為局辦公室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從事文秘工作。昂揚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務實的作風,在新的工作環境中接受了近3年的歷練。2011年1月,因“表現出色”,可凌超被局黨委任命為市教育辦公室副主任,工作職責擴展到了公務接待、督查、招商引資等方面。
“教育系統文字工作任務相當繁重的”,回憶起在市教育工作的6年經歷,可凌超感覺心里很踏實。“三更伴孤燈、五更聞雞鳴”。修改撰寫300萬多字的文字材料,砥礪奮進的工作常態,可凌超為開封市教育事業發展也是拼了。其間,他先后參與了《開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年)》、《開封市教育十二五規劃》、“鄭汴一體化教育發展合作協議”、“廳市教育共建協議”等大型文件的起草工作,撰寫的《加快領導方式轉變促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教育十八談·開封篇》等稿件,在全省教育系統引起了較大反響。
辦公室是局機關的核心和樞紐,工作比較雜,出成績很難。可凌超常說“機關工作說到底就是要有扎扎實實的苦干精神,要多付苦勞,少攬功勞。”因為工作忙,更是因為對工作的無限熱愛,可凌超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考慮自己的事,和愛人的婚期一拖再拖,拖了三年;生育計劃也是一拖再拖,拖到了33歲。
“舍小家為大家”可凌超“一拖再拖”的工作業態,感染了身邊的同事,也影響了身邊一大批青年人的擇業觀。大家的共同努力,為開封市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各種成績紛至沓來。
“為民立未來”
努力辦好一所學校
2014年1月,可凌超被委任為集英中學校長。上任伊始,他暗暗許下美好愿景:“為師立教,為生立學,為國立希望,為民立未來”。3年后,學校的發展隨心所愿。
2014年5月,集英中學開始招生。當時,學校建設還沒有完工,老師也沒有全部到位,可凌超帶領學校首批22名教師冒著酷暑把300套新課桌凳一一搬運、擺放到各個教室,看著集英中學第一批學生的到來,以可凌超為首的“搬運工團隊”留下了幸福的熱淚。
一切從零開始,百事待舉,讓奉獻精神凝聚成鋼。可凌超提出了以“打造陽光校園,做有溫度的教育”為目標,以情暖人、以景育人。《集英中學三年攻堅、五年發展規劃》的提出,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依據、標明了方向;首批教師的開拓奮進凝練成“集英精神”,以教育理想引領學校發展;全體教師爭做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四有教師”,集英中學定下的“四有學生”標準(做由家國情懷,有責任擔當,有創新精神,有實踐能力的四有學生),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樹立更具實踐意義的目標。
“低進高出”育英才,立德樹人為教育。可凌超致力于辦富有前瞻性的大教育,兩年時間,一座人文氣息濃郁、特色文化彰顯的花園式學校落成,各項硬件配置達到義務教育學校辦學一類標準,集英中學創造了基礎教育的奇跡。
根據學校實際及青少年發展特點,集英中學率先提出了全面實施學生“導師制”育人模式。可凌超說,這一育人模式開辟了開封市教育系統德育工作新途徑,被市教育局采納并在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推廣。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而選拔優秀教師又是根本中的根本。通過努力爭取,集英中學的教師招聘政策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重點傾斜。可凌超說,他們選拔教師主要從三個途徑:一是現有市直中學在編在崗教師中擇優選調的省、市骨干名師;二是面向全省擇優選聘的40歲以下,且獲得過市級以上教育教學榮譽的優秀教師;三是從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等全國985重點高校選聘的碩士研究生、免費師范生。
建校3年有余,集英中學的教師由22名增長為112名,學生也由最初的6個班300人變成目前的32個班1660人。集英中學已成為“優秀教師集中營”,學校90%以上的教師獲得過市級以上榮譽,16%的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本科以上學歷教師達100%。
身為校長,可凌超自覺踐行“從我做起、向我看齊、對我監督”的行為準則,他把自己定位為“服務者”的角色,“見困難上,見榮譽讓”的吃虧意識和工作作風堅決不能丟。吃虧精神不吃虧。3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級表彰5項、省級表彰51項、市級表彰308項,先后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足球特色示范校、團中央“青少年網絡教育工程”示范學校、河南省“一校一品”特色學校等近百項集體榮譽稱號。工作13年來,可凌超榮獲了河南省首屆“金燭獎”十大新銳教育工作者、省骨干教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獲國家級課題示范課一等獎、市優質課一等獎3次;獲得市級論文一等獎5篇;獲得省級論文(成果)二等獎3篇;完成國家、省級課題8項。
對他來說,心懷教育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