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素瑩 范文欣 李詩吟 俞謝菲
【摘要】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2016年4月我國正式實行了關于調整海淘稅的政策,該政策的實施將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國跨境電商以及國內消費者。因此,我們從不同角度對此政策的出臺進行客觀分析。
【關鍵詞】海淘稅 跨境電商 稅收
一、引言
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準。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國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企業對消費者,即B2C)進口稅收政策,并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
二、海淘征稅政策分析
1,海淘征稅政策變動及相關內容
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經國務院批準,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國將實施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并同步調整行郵稅政策。根據這項政策,單次海外購物免稅額度是2000元,全年累計額度是20000元,超出以外都會征收關稅。
在限值以內進口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取消免征稅額,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征收。這里面的是關稅,而除了關稅之外,還有增值稅和消費稅,這兩種取消免征稅額,也就是說無論購買多少商品都要交稅。但暫定的是在法定額度上再打七折。比如說增值稅的稅率一般是17%,打完折就是11.9%。消費稅同理。比如有些化妝品的消費稅稅率是30%,打完七折就是21%。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其實稅率調整的影響并不是單向的,有可能增加消費者的支出,但也可能減少,這取決于具體的商品以及是否在限額內。對于跨境電商來說,便宜的東西貴了,而貴的東西便宜了。
2.海淘政策出臺原因及其目
1.有利于公平競爭
此前,海淘采取少批量物品入關,轉貨物商品為個人商品等方式,將國外價格便宜的產品運入國內,通過賺取一定的服務費或物流費用來盈利。這種方式利用國家稅收縫隙,處于監管灰色地帶,具有很大政策風險。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雖通過郵遞渠道進境,但不同于傳統非貿易性的旅客分離行李、親友饋贈物品等,其交易具有貿易屬性,全環節僅征收行郵稅。總體稅負水平低于國內銷售的同類一般貿易進口貨物和國產貨物的稅負,形成了不公平競爭。
2.有利于監管簡易化
應對當前監管難題也是跨境電商新稅制出臺的原因之一,跨境電商B2C模式所產生的訂單金額有限,但清單較多且是碎片化的,如果進口B2C持續以漏稅方式擴大增長,會加大后續的監管難度。
三、海淘征稅的影響分析
1.海淘征稅對跨境電商消費者的影響
表2國外實體店與跨境電商價格比較
選擇跨境電商海淘的大多數消費者是因為便利。從上圖三款產品的價格比較來看,跨境電商的價格與境外實體店的價格沒有絕對的高低差別,相反,由于實體店的店租問題,產品價格還可能有較大提高。選擇跨境電商購物就是在一個有監管的。較為放心、便利的跨境平臺購物,即使價格有輕微提高,還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因此跨境電商征稅對消費者影響不大。
2.海淘征稅對跨境電商海淘產品的影響
現在跨境電商的銷售儲存方式,基本分為三種:電商直接采購、個人直郵、電商從保稅倉發貨這三種類型。海淘征稅對不同的海淘方式造成的影響大小不同。就目前來看。海淘征稅對保稅倉發貨這一方式的影響最大。
(1)電商直接采購
電商直接與國外企業進行大宗商品的貿易。以數量優勢進行價格的談判,與傳統的進出口貿易相似,只是消費者可以提前了解到商品并參與交易。此次新規出臺,主要針對行郵稅,而不是傳統的海關稅,所以對直接采購這一方式的影響不大。
(2)保稅倉發貨
保稅倉發貨是指電商先從境外進行購貨,囤積在國內的保稅倉內,待消費者下單后,再從國內倉庫直接進行報關,發貨,與國內購物并無不同,本意是為了減少消費者在海淘購物時的等待時間,以保稅區做中轉節省郵費。
四、海淘征稅對電商行業的影響
(1)以立法明確跨境電商合法的地位。
稅收“新政”的出臺,表面上看,是其征稅目標——跨境電商的既得利益的回收。但是在長期上卻未必是不利的。此次海淘稅的出臺以法律文件的方式明確了跨境電商的合法性。以稅改方式讓整個跨境電商都處于依法交稅的公平環境中,防止偷稅漏稅所產生的不公平的價格優勢。
(2)規范行業規章,加強監管
未來合規企業必須要按照相應制度執行。如果稅改后政策一定往合法方向傾斜,規范通道會變得更加便捷。與此同時政府也會加強郵關查驗率,把屬于跨境電商通道的貨品盡量推向合法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