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于森
【摘要】隨著中國共產黨十九大”的勝利閉幕,進一步加強從嚴治黨已成為共識,本文從提高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效果和效率,科學評價領導干部和促進企業規范經營管理的角度,對經濟責任的審計的意義、領導人員的責任追究、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字】內部審計 離任審計 經濟責任 責任追究 問題及對策
中共中央自2012年“八項規定”實行以來。全面加強了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管理。根據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結合《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國有企業內審部門不斷探索和加大經濟責任審計力度,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充分發揮內審對權力的制約作用。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
一、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及責任追究的主要內容
進行領導人員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就需要按國家法律法規和審計準則等規范開展,并從量化的角度出發進行企業內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工作,用事實和數字去評價企業責任者的工作業績并劃分經濟責任。
根據2016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的要求,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及追究的主要內容為:(1)集團管控方面。(2)購銷管理方面。(3)工程承包建設方面。(4)轉讓產權、上市公司股權和資產方面。(5)固定資產投資方面。(6)投資并購方面。(7)改組改制方面。(8)資金管理方面。(9)風險管理方面。(10)其他違反規定,應當追究責任的情形。
二、國有企業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在實施過程中,受到人們思想觀念和審計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環境不理想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需要得到廣大領導干部和職工的理解和支持。但現實中。領導干部對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不是很清楚,不能將經濟責任審計理解成一種常規的經濟監督形式。往往認為有問題的干部才會被審計。或者認為經濟責任審計不過是查查賬,走走過場,沒有什么實際效果。部分職工也認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與自己沒有多大關系。因此,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很難得到廣大干部職工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下,審計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二)實施時間不科學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確評價被審計人的經濟責任,為組織人事部門考核和選拔任用干部提供依據。按規定,應先審計后離任,未經審計不得離任,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被審計領導干部已離開原崗位到了新的崗位,才委托審計部門進行審計,“先審后離”變成了“先離后審”。這種審計實施時間的選擇,違背了經濟責任審計開展的根本目的。使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三)審計風險較大
經濟責任審計最終要對領導班子和個人做出審計評價,結論必須要準確、恰當,對審計質量要求很高。但往往因為審計時間有限、審計范圍又不能涵蓋全部經濟活動,存在較大的審計風險,由于近年來企業的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同時領導干部的任命一般又比較集中,為了按時完成審計任務,審計人員只能加班加點,疲于應付。在短時間內很難將其經濟問題查清、查透,從而導致審計缺乏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了審計質量,并最終影響審計評價的準確性。
(四)審計成果難落實
審計結果是審計人員辛勤勞動的成果,理應得到重視和恰當運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審計結果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審計未能發揮正常作用。一些國有企業沒有建立起審計結果運用機制,無法從機制上保證審計結果真正得到運用。審計人員完成審計工作,撰寫完審計報告并報送相關部門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就此告一段落,由于審計部門沒有處罰權,缺乏權威性和強制性,也直接影響了審計結果的利用。
三、解決問題的應對措施
針對目前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幾個途徑進行改進和完善:
(一)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教育,使領導干部和職工都能夠充分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并非僅針對存在問題的領導干部,而是一種常態化的工作,是一種常規的經濟監督形式,是企業強化干部監督管理、促進領導干部正確履行經濟責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通過宣傳教育,在企業內部形成領導高度重視、職工支持的良好氛圍。創造和諧向上的審計環境。
(二)積極推進任中審計。鑒于事后審計的局限性,企業應轉變觀念,逐步開展并加大對經濟責任人在職期間的任中審計。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任期較長的領導干部做到按期輪審,以實現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的實時監督。推進任中審計,既有利于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給責任人留下改進工作的時間,促進其改善管理。真正發揮審計效果;也可以根據審計機關力量適時安排審計任務,提高審計效率,避免審計任務過于集中,降低審計時間跨度過長形成的審計風險。
(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內容復雜、涉及面廣,不能僅靠審計部門的力量,還必須依靠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和財務等專業部門的協調配合才能取得成效。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部門間加強溝通協調,高效有序地開展工作。這不僅擴大了對責任人監督考核的視野和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審計手段的不足,提高了審計結果的權威性,降低了審計風險。
(四)審計結果的應用。建立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工作責任制,明確企業協助落實審計意見和建議的主管部門,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使審計結果運用主體充分履行職責。促進審計結果切實運用到位。同時,應當拓寬審計結果運用的渠道,可以將審計結果運用于企業干部人事考核、評優表彰和干部調整任用:運用于企業黨委的重大決策;運用于企業對干部的警示教育等方面。
四、結束語
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任重而道遠。盡管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但只要審計人員勤勉工作,領導高度重視,職工廣泛參與,各部門積極配合,國有企業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就會不斷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