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連
【摘要】紀檢監察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的雙重環境下,如何圍繞企業經濟建設中心,推進國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如何推動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順利開展,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必然對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提出新的挑戰。本文主要闡述了紀檢監察工作對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紀檢監察 國有企業 黨風廉政建設
一、當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幾十年的探索、實踐,國有企業的管理體系已經基本形成,黨建和黨內監督在國有企業的管理架構中均有設置,其中的紀檢機構作為黨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構設置、工作職責、人員配備等逐步明確、落實,在履行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在企業的執行情況,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建設和協調反腐敗工作的同時,在國有企業的管理、決策、內部監督、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國有企業監管的實踐看,紀檢監察部門在企業內控體系里發揮的作用也是明顯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在承擔國有企業反腐倡廉的監督責任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一
1、力度不夠。盡管絕大多數國有企業設有紀檢機構,但出于經營成本的考慮。部分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人員屬于兼職。主要工作崗位并非紀檢監察。紀檢監察工作機構甚至與其它職能部門合署辦公。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有國有企業改革探索的歷史原因。但更多的是對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需要提高的問題,直接造成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在企業內部管理中的定位不清,反腐倡廉和保障作用的力度不夠。
2、抓手不多。國有企業的中心任務是創造并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其它工作都要圍繞生產經營展開,紀檢機構在其中主要是保障、監督企業依法經營、合法利益不受損失、員工廉潔從業等。發揮上述作用需要紀檢機構能夠參與到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以及決策中,但現實中,很多國企的紀檢機構發揮的大多是“事后諸葛亮”的作用。國有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法律地位在《企業法》中早已明確,黨委的核心作用也在《黨章》里有具體規定,但至今沒有國有企業紀檢機構的工作條例,國有企業紀檢監察部門開展工作的抓手少、切入點不清。
3、作用不實。由于力度不夠、工作抓手不多等,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實的問題。黨員黨紀教育、管理如何真正挺在前面?對黨員領導人員行使權力監督如何開展、內部監督如何保障、何時介入、介入多深、有無依據介入?是否有干涉正常業務經營之嫌?這些問題往往困擾著國企的紀檢監察工作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可能會畏手畏腳,拿捏不準,因此多數情況下停留在傳達上級文件多、創新工作少,部署工作多、監督檢查少,事后檢查多、過程監督少的層面,體現在黨員黨紀教育滯后、黨員領導人員行使權力的監督虛化、企業的反腐倡廉工作的效果不實、有限,與上級的工作要求還有距離。
二、探索改革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機制
解決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力度不夠、抓手不多、作用不實等長期存在的問題,有效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在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監督作用,必須全面貫徹落實《指導意見》的精神,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從以下幾方面探索改革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機制。
1、紀檢監察與企業監事融合的工作機制。在工作機構上,國有企業的紀檢監察室可以作為企業監事會的日常辦事機構,通過辦理企業監事會的日常事務,達到國有企業紀檢機構與監事會工作的無縫對接,從而建立起紀檢監察與企業監事融合的工作機制,實現紀檢監察工作在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監督、考核等領域的前移、延伸和過程監督。
2、紀檢監察與企業法律事務融合的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企,進一步發揮企業總法律顧問在經營管理中的法律審核把關作用,推進企業依法經營、合規經營。落實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的監督責任,可以探索紀檢監察與企業法律事務工作機構合署,建立紀檢監察與企業法律事務融合的工作機制,實現紀檢監察工作在企業依法經營、合規經營領域的結合和法律監督。
三、履行監督責任必須落實保障機制
紀檢機構在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工作中要履行好監督責任。除了要探索改革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機制,還必須在法律和制度層面、隊伍建設等方面落實保障機制。
1、完善法制,依法落實監督責任。盡快推動國有企業紀檢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領導的制度化建設。規范制定國有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條例,明確國有企業紀檢機構在國有企業里的法律地位、職責范圍、工作方式、領導體制等,解決國有企業紀檢機構履行監督責任“力度不夠”的問題。
2、形成合力。提升內部監督效果。國務院和省級國資監管部門應根據《指導意見》的精神,制定國有企業內部監督機制指導意見,整合內部監督機構,有效參與國有企業“三重一大”事項決策過程。在法律、法規許可的前提下。允許、鼓勵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合署內部監督機構,合理配備工作人員,實現紀檢監察等內部監督機制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預決算、考核等全領域、各環節的有效介入、前置介入。解決國有企業紀檢機構履行監督責任“抓手不多”、“作用不實”的問題。
3、建好隊伍,推進人才強企戰略。一是加強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等內部監督人員的培養選拔和隊伍建設。在職責明確的前提下,建立紀檢監察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同時在履職待遇、職業規劃等方面給予鼓勵,建立、造就一支原則性強、作風好、素質高、業務精、敢碰硬的內部監管隊伍。保證企業內部監督機制的有效實現。二是強化對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等內部監督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履職能力和業務素質。一方面,企業上級主管部門的紀檢機構應加強對所屬企業紀檢人員的業務培訓。建立經常性的培訓制度和培訓考核機制,不斷提高紀檢人員的業務知識層次;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自身應把紀檢以及其他內部監督人員的統籌培訓列入員工培訓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高、改善企業內部監督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知識結構。以適應新時期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工作的需要。
總之,新常態已經成為未來幾年內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態勢,傳統的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存在的弊端逐步暴露出來。現如今的管理必須更加嚴謹,要健全監察機制,完善政策體系,不斷提高紀檢人員的綜合素質,創新工作方法,并提高紀檢監察部門在法人中的地位,營造良好的紀檢監察氛圍,促進國有企業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