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稹
【摘要】“工作過程化”“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實踐教學方法是一體化整合的教學模式,橫向綜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形成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新”課程結構。當前的設計基礎課程將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平面構成等作為設計技術課的現象非常普遍。在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熟練的技巧及大量的訓練,學生的構成作業變成不假思索的機械描繪和對符號元素的技術組織,他們對構成的認識陷入格式化、程式化、公式化的桎梏,學習的過程枯燥乏味,作業東拼西湊,缺乏創造性,教育的結果導致構成課程對他們后期的專業設計課程與實際項目設計沒有起到太多的助力作用。
【關鍵詞】符號元素 創造性 課程結構
一、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其一,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與一些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存在脫節。
其二,一些院校對部分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模式、目的較單一,對人才的培養缺乏創新精神。
其三,部分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方法沿襲注入式教學理念,使學生只是記住了大量的理論。但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得以提高。
其四,少數院校師資隊伍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一些年輕教師缺乏研發和項目開發等經驗,自身動手能力就不強,致使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受到了影響。
其五,實踐性教學環節目的不明確,在一些院校中,特別是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內容并沒有被重視,另外還存在教學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二、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具體途徑
“工作過程化”、“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實踐教學方法是一體化整合的教學模式,橫向綜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形成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新”課程結構
其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藝術設計專業的綜合管理水平。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是一種與美術教育相互交叉的藝術教育。它需要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科學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的,從藝術設計的專業性、實踐性人手,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審美水平等綜合素質。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所要講解的知識有著深刻了解,還要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其二,打造校內外的實踐教學基地。打造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是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在著力打造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時,一定要注意從內到外的結合,展示打造實踐教學基地的目的,體現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配備齊全的軟硬件設備,從專業核心內容出發進行教學。來自教育一線的教師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可以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同時良好的產學綜合運行體制也可以通過這個過程得以實現。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專業技能、綜合素質訓練同生產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以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其三,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育的實施者是教師,這就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及職業道德有著嚴格的要求。在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解決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問題迫在眉睫。要解決這一問題,學校需要認清實踐教學的目的和主要任務,要重視教師定期進行的專業知識等方面的進修,對專任教師和實踐教師進行一體化的專業培訓。
三、設計基礎教育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方式方法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方式。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學生擁有選課、選教師、選專業方向、選研究性課題的自由空間,從而創造有利于學生認識設計、學習設計的環境,多維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在做設計項目過程中可以運用跨專業、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解決設計問題并形成自己的設計語言。其次,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辨析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方式。
加強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教師要在注重高效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結語
藝術的變革沒有一勞永逸的模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證藝術教育與時代的同步。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立不能因循守舊于學院派傳統的表面形式,走向教條化、技術化,而應把握其創新的核心精神,那才是學院派得以輝煌的真正基礎。中職院校的存在價值是,作為中職教育的的承擔者,大批量地為國家培養專業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這就需要中職院校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地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其能夠經得起社會實踐的考驗,適應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環境,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