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鶴 代海峰
【摘要】中國藝術經歷了千年的歷程,在當今功利性的社會中,藝術也開始走向商業化的發展道路,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要想使我國的藝術獲得獨立的價值.只有擁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和對本土文化有深刻的認識,樹立好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健全的市場體系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關鍵詞】藝術 商業化 功利性
中國藝術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當今,藝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具有功利性與藝術性并存的矛盾。在新的發展時期,藝術商業化帶來的一些矛盾是不可忽視的,如何正確認識、處理二者的關系將對中國藝術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探索一條符合中國藝術發展規律的可行性的藝術價值取向勢在必行。那么,必須強化各個環節中的藝術性教育,大力弘揚中國藝術的本真價值。同時,也要建構出新的功利意識,使兩者成為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中國藝術發展的現狀
當今時代的快速發展使藝術開始走向市場。并在市場中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收益,許多藝術家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藝術創作環境,藝術者們可以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中進行某種藝術創作活動,實現藝術上的提升。但與此同時,許多人過分追求藝術創作帶來的經濟利益。造成了一種不良的創作環境。影響了我國藝術經營的長遠發展。許多藝術從業者還意識不到一個優秀作品的出現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那種單純的只從經濟利益角度進行的藝術創作活動.很難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藝術創作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對我國藝術的發展創建了一個有利的環境。在實際中要認識藝術是社會內部自然發展而孕育出的精華,我們應該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對待,而不只是看到藝術創作帶來的經濟效益。
二、商業化背景下的中國藝術
自9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已經逐漸開始走向商品化和市場化。這在經濟市場上算是進步的,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首先,藝術從業者們的創作行為與市場經濟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性.許多的藝術作品都是在市場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完成的.這種轉變使我國藝術創作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更對我國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其次,藝術市場化發展使藝術者們的創作完全是為了經濟利益,人們也開始對藝術有了新的看法,尤其是藝術創作者們的思想理念的改變.在新的價值觀念的驅使下.使藝術創作的空間發生了變化。從某種觀點上來講這種藝術的商業化確實有利于藝術的發展,但是藝術商業化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獲得市場上的認可,取得經濟上的利益,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使藝術開始變得世俗化、功利化。
三、功利性對藝術發展產生的影響
1.藝術的功利性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現在的諸多藝術從業者大都急功近利,不思考作品是否在藝術上有價值,而是想有沒有商業上的價值,如果作為商品文化當然是要找到它的消費者。一件產品只有讓消費者看到它的使用價值,才會消費這個產品。一個藝術家一味圍繞著符合消費者口味的消費品進行藝術創作,那么,藝術文化品味勢必受到影響和折扣。
商品藝術作品缺少藝術獨特的內容與風格.它只是按照一定的生產標準、程序式的批量生產、機械化的復制粘貼工業品。用程式代替思想,雷同代替個性,平庸代替高尚,低俗代替高雅,這種代替卻是大眾媒介極力推崇的樣板式生活,持續下去藝術作品也由此被徹底的世俗化、功利化、商業化。
2.藝術的功利性在對教育發展的影響
如今藝術市場的繁榮景象使學生的價值觀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社會的這種現象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社會理想,使有利可圖經成為學習藝術的另一目標,這種理想的缺失和空乏使很多人不再去動腦思考,也使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極速下降。單純的去追求技術而不是去享受生活中藝術的樸實和自由。
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加劇和后現代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加上繪畫藝術的逐漸大眾化.一些文藝青年們開始接受并習慣這類玩世不恭與生活享受。這種個性的生活態度導致的是社會責任感的缺失。甚至還有畫家接觸色情血腥暴力的題材,使一些藝術變得荒誕。藝術者的誕生是離不開學校的藝術教育的,當然也離不開個人思想的進步。對藝術工作者來說技術雖然重要,但是社會責任感和文化底蘊的修養也尤為珍貴。
3.藝術的功利性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一個美術創作者雖然天天面對著畫面,但離不開群體,離不開社會,更離不開現代文明的作用,很多人剛拿起畫筆的那一刻想到的也許是夢想,是童年,是金錢,也許是黎明前的黑暗。對一個畫者來說日常的訓練是很辛苦的,也許會有些許痛苦圍繞在身邊,如果對此失去信心或者選擇了跟風附和,畫面必然就失去了生命力。如果多一份專注與深入,多一份熱愛與真誠就會讓我們多一些主觀的能量與激情.多一份自己對生活對藝術的觀點與看法.多一份在藝術創作中的自由與真誠。對于畫者來說需要做的就是敞開心扉去迎接藝術的挑戰。前途或許暗淡或許飄渺或許有些壓力讓你感到無所適從,在欣然接受它時快樂也許就在你眼前。
結語:藝術是自由的、是狂放的,藝術代表的是心中燃燒的夢想,這是一種偉大而華麗的想象,也是一種渾厚而樸實的向往。在這個機械又功利性的時代,若想使藝術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則需要釋放出藝術原有的樸實狀態。如果能夠拋開一些商業的功利性,拋開一些盲目性和目的性真誠而坦然的去接受藝術,把藝術當作與人交流溝通的語言,而不僅僅是把它當做使用的工具。如此以來,才能恰如其分的把技術變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