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曉春
在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下,我市律師工作作為法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我市法治文明建設舉足輕重的一環。哈爾濱市現有律師事務所410家,律師2115人,律師行業黨支部53個,律師黨員324名。市司法局承擔著全市律師事務所的設立初審以及報送省司法廳核準,全市執業律師年度考核和注冊材料的申報及授予和撤銷律師執業資格有關材料的初審以及報送省司法廳核準,全市律師隊伍獎懲,指導監督市律師協會,制定全市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相關考務工作,《法律職業資格證書》申領初審、備案管理等相關工作。
我局以律師為主體,出臺了《執業律師“十要”“十不準”服務公約》,具體有以下內容:1.要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不準散布違憲違法言論;2.要注重社會政治效應,不準惡意炒作誤導輿論;3.要誠信為本依法代理,不準虛假宣傳違規競爭;4.要熱情接待文明服務,不準態度冷漠語言生硬;5.要所內統一收案收費,不準私自收案違規收費;6.要使用規范格式文本,不準亂簽辯護代理協議;7.要如實告知提示風險,不準吹噓承諾包打官司;8.要依法盡責維護權益,不準唯利是圖敷衍塞責;9.要保守公民信息隱私,不準違法泄露商業秘密;10.要注重形象維護聲譽,不準相互詆毀惡語攻擊。
在律師的執業過程中,由于律師與委托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律師的違紀行為會直接侵害到委托人的切身利益,嚴重的還會給委托人造成重大損失。在律師執業過程中有以下幾種常見的違紀行為,會侵害到委托人的切身利益:同時在兩個律師事務所以上執業的或同時在律師事務所和其他法律服務機構執業的;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代理的,或在同一案件中同時為委托人及與委托人有利益沖突的第三人代理、辯護的;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利害關系的案件中,分別為有利益沖突的當事人代理、辯護的;不按規定與委托人簽訂書面委托合同的;接受委托后,無正當理由,不向委托人提供約定的法律服務的,拒絕辯護或者代理的,包括:不及時調查了解案情,不及時收集、申請保全證據材料,或者無故延誤參與訴訟、申請執行,逾期行使撤銷權、異議權等權利,或者逾期申請辦理批準、登記、變更、披露、備案、公告等手續,給委托人造成損失的;無正當理由,不按時出庭參加訴訟或者仲裁的;泄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收取代理費用以外的其他費用的;超越委托權限,從事代理活動的;接受委托后,故意損害委托人利益的,或者與對方當事人、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托人利益的;因過錯導致出具的法律意見書存在重大遺漏或者錯誤,給當事人或者第三人造成重大損失的。
在法律服務當中,如果律師的違紀行為侵害到了您的權利,您可以在第一時間向哈爾濱市律師協會進行投訴,您可以撥打市投訴受理熱線:0451-85891029,也可以到轄區司法局進行投訴,各區縣(市)律協工作站或司法局受理涉及當地律師所及律師的投訴,市律協受理涉及市屬律師所及律師的投訴或下級轉交的重大特殊案件投訴。我市律師協會每周二還設立了投訴接待日。我局也歡迎您的來電、來訪、致函。哈爾濱市律師協會在受理您的投訴案件之后,會在第一時間調查核實,若情況屬實,將按照《律師法》等相關法律進行處罰,并按照《律師協會會員違規處分規則》、《哈爾濱市律師協會章程》的規定進行行業內處罰。涉及刑事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處理。
廣大市民朋友在發生一些法律糾紛時,有的時候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會需要一些幫助或是援助,為進一步優化營商服務環境,落實省、市委有關工作部署,發揮司法行政機關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職能作用,市司法局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企服務14項新舉措,其中涉及法律援助、咨詢等服務業務的有以下幾點:
1.為企業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全市各律師事務所免費為駐哈各類企業經營者提供針對企業問題的法律咨詢。
2.為市民免費提供“3+1”線上線下、立體式、全天候法律咨詢。市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獲得免費法律咨詢:
(1)提供“一線通”服務,市民可撥打12348法律咨詢電話,在線免費咨詢法律問題;
(2)提供“一網通”服務,市民可登錄市律協網站(http://www.hrbls.org)留言咨詢,網上咨詢各類法律問題。
(3)提供“一面通”服務,市民可到各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咨詢窗口,面對面免費咨詢各類法律問題;
(4)提供“一掌通”服務,市民可在社區司法所通過掃描“法律114微信群”二維碼,加入司法行政機關為每個社區創建的“法律114微信群”,群內律師免費解答市民法律問題。
3.支持“新字號”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集群、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和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領域,對市政府認定的年度實際完成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對當年設立并符合上述條件的企業免收律師服務費,第二年至第三年所需費用減收30%。
4.支持大型企業集團發展。對央企總部、大企業集團和“深哈合作”在哈投資的大型工業項目,聘請律師提供調查、商務談判、文件起草、仲裁和訴訟代理法律服務,所需費用減收50%。
5.支持“中國制造2025”哈爾濱行動計劃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對市政府認定的符合扶持條件的重點企業。對當年設立并符合上述條件的企業免收律師服務費,第二年至第三年所需費用減收30%。
6.支持傳統優勢產業“老字號”改造升級、“原字號”深度開發。主動與市政府認定的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技術改造,且年度實際完成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老字號”“原字號”企業對接。對由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所需費用減收20%。
7.支持重點民營企業發展。對行業升級改造項目,以及我市自有品牌工業化和規模化食品生產項目,聘請律師提供的其他法律服務,所需費用減收20%。對新設立的市政府重點支持、扶持的民營企業聘請律師,所需費用減收30%。
8.支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聘請律師提供仲裁和訴訟代理法律服務,所需費用減收30%。
9.支持困難國有企業擺脫經營困境。對僵尸企業依法破產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欠稅欠薪的困難國有企業,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對經營困難的國有企業聘請律師提供其他法律服務,第一年免收法律服務費,第二年至第三年所需費用減收50%。
10.服務經濟困難群眾。有訴訟服務需求的,由承辦律師或社區(村)法律顧問律師代為申請法律援助。
2018年初,我們確定了黨建為根、服務為本的工作思路,厲行實踐,律師工作邁出新步伐、律師行業呈現新氣象。
一是組織律師參與社會糾紛化解,彰顯律師社會屬性。我局組建了150人律師服務團參與人民調解和信訪矛盾化解工作,今年出具法律意見書36件。特別是在處理“8·25火災事故”善后工作中,我局快速反應,迅速組建12人高級律師服務團,積極協助政府處理善后工作,受到了市領導的充分肯定,為全市律師贏得了榮譽。
二是開展“服務新時代、法律惠萬家”主題實踐活動,彰顯律師時代屬性。為適應新形勢,回應新期待,我們在全市律師中開展了“服務新時代、法律惠萬家”主題實踐活動,以活動推進村(居)法律顧問工作全覆蓋。全市2687個村(居)建立了“法律114”微信工作群,每個群里都有一名律師。我們要求律師當好“五大員”,即政策法規宣傳員、社情民意信息員、法律咨詢解答員、明理釋法引導員、訴訟代理維權員。截至目前,共解答法律咨詢6千余條,推送法律常識5萬余條。
三是開展“遠教律師送法,助力脫貧攻堅”活動,彰顯律師政治屬性。參與脫貧攻堅是律師服務黨的中心工作的有效切入點,是傳播律師正能量的有效載體。9月19日下午,我局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召開了活動啟動大會,全市各區縣、各鄉鎮181個電教分會場同步收看法律講座。我們選調了163名律師與貧困村進行對接,提供“點對面”“線對線”的遠程服務和“點對點”“面對面”的現場服務,為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生產項目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
四是為展示律師能力搭建舞臺,彰顯律師專業屬性。專業能力是律師的立業之本。為營造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氛圍,我們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新銳律師辯論大賽”活動,為年輕律師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每月組織一次法律知識講堂,提高年輕律師的專業能力。通過這項活動,增強了黨組織的感召力、凝聚力,為壯大黨員律師隊伍,培養新生代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