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玨

對管理會計在“H企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建立在內部控制為目的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是優化企業內部控制,強化公司治理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對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管理會計最早誕生于《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入門》一書。在美國,管理會計起源于紡織行業基于管理目標的運用成本會計信息;而后,隨著城市工業的發展,美國的管理會計經歷了從以“成本”為主的管理會計到以“戰略”為主的管理會計的發展。經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閱讀,筆者發現管理會計的定義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Christopher D. Ittner*(1998)認為,“在以往的二十年當中,管理會計在實際當中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管理會計強調用財務為導向的決策分析和預算控制,逐漸成為一種更具戰略意義的指標,注重說明關鍵財務以及操作驅動因素作用下都能對管理股東產生的影響。依據相關法規,管理會計作為一條主要的會計支流,單位內部管理當中就體現了管理會計的服務作用,在掌握了一系列信息,能夠充分了解情況之下,就可以合理有效地管理單位地規劃、決策、控制評價等活動。
“信息”這個概念首先是由信息科技領域里產生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屬于“大數據”的時代,會計也不例外,順應了這個時代的趨勢,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都融入了這個信息科技領域當中。這樣,不僅提高計算準確度,而且還為企業構造了一個全新的內外部信息資源整個途徑,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朱從旭(2009)等提出:企業中,要想管理會計制度能夠得到大范圍普及,就需要運營決策者有一定的重視。決定企業經濟效益的因素已經不僅僅是由企業生產所能決定的了,投資決策、生產運營設計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當管理會計有效科學的參與到企業運營的過程里的時候,就可以高效的得出決策方案,匯總企業各種信息。
外資管理會計的出現,是企業生產規模擴張和19世紀工業革命爆發引起的導火索。這段時間,讓企業經營者明白了企業的拓展和實力積累不單單依賴產品的產出和銷售,還有成本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科技革命掀起了一番熱潮,科學技術得到空前發展,隨之跨國公司建立,造成了產品市場在競爭方面很激烈,相應的利潤能力也隨之減少。在此時間內,企業的全面控制也對應的得到了提高,這主要歸功于標準成本制度的完善,并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更加科學有效貼切地對企業經營進行調控。在上世紀70年代,隨著產品市場環境日益改變,演變出了管理會計戰略布局,主要產品就有“價值鏈”成本理論、SWOT分析以及成本管理研究。并且,環境管理會計也在此期間登上了內部控制的舞臺,由于環境對于企業發展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各大要素與結構也得到了更改和變換。
Christopher D(1998)等人指出,隨著企業經營的擴張,管理會計的應用越來越明顯。從傳統強調財務決策分析和預算控制的管理會計,演變為一種更具戰略意義的方法,強調對股東價值的關鍵財務和運營驅動因素的確定、計量和管理。
當今企業財務信息不僅僅包括傳統的原始憑證、財務報表,還包括對不同財務數據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并通過與同行業橫向對比、與自身縱向對比等對企業未來的財務信息做出預測。知識經濟時代,管理會計已成為企業重要的財務信息整理的工具,是維持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有效的管理會計也可以成為財務信息使用的必要條件,能夠為企業相對地節約資源。因此,它在知識經濟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政府、企業等相關機構的認可。很多學者對管理會計的概念、發展歷程及其應用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中國,財務會計的發展十分迅速,這也就造成了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與實際跟不上腳步。特別是,管理在我國的重要性遠不如會計核算,因為國內的管理會計是參考借鑒國外的成熟理論,結合國情使管理會計沒能很好地發揮其作用,所占低位不高,相對來說缺乏創新、發展和實用性。因此,外國的企業管理才是我們應該主要研究的對象。
丁琳(2010)傾向于這種說法,認為:“管理會計研究方法比較適用于當前,比如作業成本法狀態分析、盈虧平衡分析、平衡計分卡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改進了管理流程方法,側重建立管理會計的理論框架作為首要任務,因為在系統性研究以及理論體系,都需要借助理論框架。”
國內的管理會計發展都有滯后性,這使得管理會計教學的發展得不到很好地發揮。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缺乏新的人才,而這些人才將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某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度。因為缺少專業的學習和管理會計邏輯,從而會讓學術研究領域的管理會計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現了瓶頸。
我國不具備成熟的管理會計理論,所以在運用中會受到影響,主要有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以及國民經濟環境等諸多原因。相對于企業,應該著重對核心競爭力以及內部控制缺陷方面因素加強,嚴格要求企業加強管理會計的應用。管理會計具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不管是在行業水平還是企業管理水平。季淑青(2014)認為,國內家族企業管理模式,比國有企業更為寬松。
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國內也一步一步地接受西方會計的理論方法。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逐步開始了它應用。但多方數據顯示:管理會計在國內沒能很好發揮作用。
以前,國內管理會計理論的研究水平較低,其中大部分是國外文獻資料的翻譯,而非自主創新。會計違規的現象普遍存在,企業對管理會計不上心。1998年,學者林文熊以及吳安妮針對國內500強企業做了問卷調研,國內企業管理會計制度反映了以下形式:成本會計制度和標準成本會計、資金估算、管理把控和戰略方針。這些形式對比國內的企業,在規模和結構方面都存在著差別。
綜上所述,根據不同文獻的調查結果分析得出:隨著高速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并促進其發展。還有就是,國內管理會計在改變創新上比日益改變的國際經濟環境相差甚遠,國內的管理會計在運用上還是不廣泛,在經濟落后的地方,缺乏管理會計應用,所占低位也相對很低。
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都取得很大的進步,但是只要一部分,還遠遠無法算得上是優秀的管理會計體系。大多數企業還并不能比較嫻熟的運用及推廣,只是略微涉及。雖然在跨國公司和專業的管理會計中經常使用,如設立責任中心、實行本金和利息分析、凈現值法等,但在大多數企業中卻沒有建立管理會計方法的制度。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回顧,可以理解為幾個因素:
首先,應用與理論研究不是一起進行。企業管理人員缺乏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對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有較淺的認識。此外,大多數企業對財務會計的關注比較忽視,管理會計沒能發揮作用。其次,企業在培養專業素質以及進行培訓意識方面缺乏,對財務數據信息數據缺乏敏感和靈動性,沒能意識到管理會計能發揮的作用。忽視對在職人員定期、有意識的培訓,還有就是會計方面的知識比較落后,因為沒能很好進行溝通學習。再次,管理會計的應用與國際相比不夠標準。在西方其它國家,普遍存在著專業的管理會計,對員工進行定期學習和考試。在我國,沒有針對管理會計組織專門的研究場所。當前在國內企業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中小民營企業,規模小,實力不足,內部控制不標準,著重關心利潤發展,所以管理會計應用少,沒有地位,發展不起來。最后,王艷輝(2015)認為,雖然國內經濟已高速發展,但學者對管理會計的研究仍不成熟仍集中在外國企業的管理基礎上,從而總結出的理論沒有融合國外相關的先進成熟的管理會計理論,同時沒考慮到國情,讓研究偏離發展,實際運用具備的操作性不強,無法快速融入企業中去。
首先,管理會計方面的理論知識需要進行夯實基礎,為接下來的實際操作做好鋪墊。并且需要做好監督工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相關活動積極推廣,同時,還要做好帶頭工作,學習西方管理會計,進以帶領走向一條正確的道路。其次,信息化發展的推動下,管理會計也同樣要加入了時代潮流,組織相關信息化平臺的搭建,有一個比較系統完善的數據庫。最后,預算績效評價的相關法律法規需要嚴格的實施制定出來,而且還有明確預算執行的效益、效果以及效率。
構建一條基于風險控制的主線。管理會計師一種內部管理信息體系,在運營過程中,通過控制和決策來實現決策支持。依據預算和執行情況對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從財務角度出發,對于工作流程關注產生的風險,結合財務報表信息,推動各部門相互配合,改善流程控制,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目標。
以人才隊伍建設和建立財務數據為中心的大數據庫,更方便及時了解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情況。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不能與財務人員的指導和支持相分離,而對管理會計應用的內部控制,需要高水平的財務人員。行政機構開放政策通推動人才儲備的建立,可以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更好地運用管理會計來加強內部控制。
建立健全內部管理體系。內部管理體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控制風險,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當有工作上的失誤出現時,可以及時找到負責人,進行責任規劃。對重大事項決策風險防控建立起整套流程體系,并且進行一定力度的宣傳,是單位人員對此有一定的認知,確切的體現了管理會計的重要性。
在企業注重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的時候,不應該單一強調工作方面的能力,思想方面也需要注意培養。打個比方,就如同“黑客”一樣,在技術方面擁有卓越的天資,但是品行為人思想上面的錯誤,導致走向了不歸路。如果“黑客”們擁有思想方面的覺悟,從一開始就有著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就會成為利國利民的人才。同樣的道理,在加強培訓管理會計人員技術培訓的同時,也需要增加綜合素質的指導,從而使單位擁有技術與品行共在的人才。
(浙江省種子管理總站,浙江 杭州310020)
[1]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財政部,2014.
[2]胡仁昱,孔令曼.管理會計信息化的理論與框架[J].財務與會計,2015(05).
[3]王艷輝.管理會計的中國化發展問題探析[J].財會研究,2015,1.
[4]張宣洪,盛利軍,戰雪梅.管理會計應用研究——以零部件自制與外購決策為例[J].時代經貿,2017(16).
[5]劉中愛.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思考[J].時代經貿,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