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對企業會計活動的規范化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能夠滿足財務報表的需求,便于他們據此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做出正確判斷,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應在每一會計期間及其前后各期保持不變,即滿足可比性、一致性的要求。
但當企業所處環境及客觀情況發生改變,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度也允許其對會計政策進行變更,以便于企業提供可靠性及相關性更高的會計信息。隨著企業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活動的產生,會計實務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們也時常將此列入熱門話題進行討論。
本文采用理論分析與案例分析結合的研究方法,結合*ST國商(股票代碼:000056)將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由成本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進而實現扭虧為盈、成功摘帽的案例,對我國上市公司進行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行為進行動因分析。
繼Fama(1970)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Capital M arkets)和Sharpe(1964)、Lintner(1967)建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以來,國外的會計學界圍繞企業的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話題進行了大量研究,成果卓著。他們假定會計報告是企業信息的唯一來源,投資者易于被企業的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行為誤導,公司的股票價格也會遭受影響。Ball(1972)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機械性假說。
劉斌(2004)提出,我國上市公司之所以更容易發生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行為的原因在于我國獨有的企業契約特征,其導致的經濟后果對企業原有股東及高層管離人員更有利。
劉斌(2005)以1998年-2002年我國上市公司的數據為基礎,發現了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與強制性會計政策變更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顏敏(2006)研究1999年-2001年披露會計政策變更的上市公司表明,證券市場監管和強制性會計政策變更是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主要影響因素。而在2006年新企業會計準則頒布執行后,顏敏(2009)的研究表明,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特別是公允價值計量正成為上市公司調整當期利潤的重要手段。
吳水澎(2004)研究發現:企業為達到能夠在資本市場上配股或增發的目的,當出現經營業績下降甚至虧損時,新管理者會在當期采取巨額沖銷,在未來營造經營業績好轉的狀態。李振(2006)則指出,我國上市公司的收益平滑行為多為減少利潤,且大量發生在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企業和收費限制性行業,因而損害程度并不大。僅在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利潤大幅波動時,才應將其納入重點監管范圍。石恒貴(2006)探討我國上市公司進行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對公司盈利預測的影響表明:公司在利用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進行巨額沖銷時,短期內的盈利預測存在嚴重高估的可能性;而在利用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進行收益平滑時,公司的盈利預測可能存在輕微低估。
深圳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又稱深國商,股票代碼為:000056,從1983年創建深圳市國際商場開始,由經營零售商業起步,在二級市場上,深國商的股價一直較為穩健,但公司近年卻一直處于虧損或微利的邊緣,2008年甚至虧損2549萬元。雖然2009年小幅盈利616萬元,但主要是靠非經常性損益獲得,若這部分被扣除,公司當年反而虧損2168萬元。除了不斷虧損的業績,公司長期資不抵債的財務狀況更為人詬病。2009年以來,深國商連續三年被出具了“非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在2009年年度,深國商資產總額14.52億元,資產負債率90.69%,且流動負債為10.56億元,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已連續3年為負,企業償付能力存在嚴重不足。
2010年,深國商因高達109.74%的資產負債率及1.58億元的流動負債,而被合作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首次出具帶“強調事項”的審計報告。報告指出其經營現金流量凈額連續4年為負,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2011年12月7日,深國商發布公告稱,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不再擔任公司2011年度審計機構,改聘中審國際為2011年度審計機構,聘期一年。
由于股權松散,公司甚至出現了員工低價認購晶島鋪位最終被勒令歸還的事件。
公司雖于2010年12月31日及2011年4月25日,分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及董事會決議以不超過員工認購款項數額300%的比例對員工進行補償并解除原認購書,同時承擔員工因收取商鋪補償款而產生的個人所得稅。
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有24名認購人(共計35名認購人,公司已與11名認購人達成金額為34740760.58元的協議)未就補償金額與公司達成協議,導致無法判斷公司已確認累計損失86370519.24元的估計是否合理,而被出具保留意見。同時,公司還因高達123.99%的資產負債率,連續5年經營現金凈流量為負。
深國商的流動負債可大致分析如下:據2010年起的不完全統計,為改善公司現金流緊張的困局,深國商已先后融資了40億元。其中,2010年向渤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借款13億元,用于償還借款;2011年向建設銀行深圳分行和渤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借款15億元,其中13億元用于償還借款,剩下的則用于晶島項目的裝修及開業準備工作;2012年向平安信托有限公司籌資12億元,其中7億元用于償還銀行借款,3億元用于償還渤海國信,剩些的用于皇庭廣場的裝修、招商和前期推廣工作(朱蕊,2012)
2012年4月20日,深國商2011年年度報告披露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3774612.23元。此前,深國商2010年年度報告披露顯示,該指標為-167119214.97元。至此,公司已經連續兩年業績虧損。
此外,如果這個公司2012年的審計結果披露還是虧損,那么這個公司的股票會在公告出來后停止交易。股票停牌后,在規定的時間內業績仍無法恢復,將會面臨終止上市的風險。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一投資性房地產》規定,為使企業之間的信息能夠相互一致,隨時可以用來做比較,確保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以及有用性,就要在確定完成投資性房地產計量模式之后不得變動。
只有在擁有成熟房地產市場、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可以在公允價值模式條件得到最大發揮,才能決定把原有的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一旦使用,不能夠再次轉變為成本模式進行計量。
模式更改了之后,應該按照變更時,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產生的差價開始調整保留利潤,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同時,已經使用公允價值模式對以后的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量時,不再用計提折舊或攤銷,而是以其當日的公允價值對賬面余額進行,并把變動之后的差價計到當期損益。當公允價值高于其賬面價值的時候,應按差額調增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余額,同時確認由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上升帶來的收益。
在對*ST國商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分析發現,截至2012年3月31日,*ST國商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約為129642.05萬元(其中,已出租的房屋建筑物為107.98萬元,在建投資性房地產皇庭廣場以成本計量入賬價值為129534.07萬元),占2011年度經審計資產總額的84.3%。
而現有已出租的投資房地產項目是位于海南、深圳和廣州具有活躍性、價值性的地區,如果企業能夠在這些領域收集到具有參考價值的價格信息,這樣就可以衡量這個地區產生的公允價值。
2012年6月15日,深國商同時披露了《關于會計政策變更的公告》和《會計政策變更情況的專項審計報告》。2012年6月22日,董事會披露了《關于改聘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告》,提名立信會計師事務作為本年度的審計機構,《會計政策變更專項審計報告》也是由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
按照相關規定的政策,*ST國商第六屆第五次臨時會議決定現有的成本模式計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決議。
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模式會隨著計量政策的變化而變化,后續計量方法符合《企業會計準則(2006)》規定的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要求。
1、實現盈利
2013年4月19日,*ST國商披露的2012年度報告顯示,公司2012年度經審計后的凈利潤為18,186,252.87元,實現扭虧為盈;2012年度經審計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83,888,096.19,仍為負值。根據2012年新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新增了“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為虧損將進行退市風險警告,公司年度報告實現扭虧為盈仍沒有解除退市風險警示,“*ST”仍未成功摘除。
但在2013年前三季度,*ST國商以10.97元的每股收益排在貴州茅臺每股收益10.66元之前,成為A股市場每股收益最高的公司。
公司出現業績轉好跡象的原因在于,在第三季度,皇庭廣場精裝修完畢并達到可開業狀態,公司在第三季度報告中對其評估的公允價值為76.46億元,令上市公司凈利潤增至24億元,于是出現了10.97元的每股收益,皇庭廣場也終于在2013年12月25日順利開業。
2、成功摘帽
2014年3月15日,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準確,無虛假信息的審計報告,顯示該年公司凈收益為2,236,808,854.06元,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2,320,696,950.25元。公司已不存在退市風險警示,同時符合13.2.9條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條件。同日,公司披露《關于申請撤銷股票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并于3月14日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撤銷對其股票交易的退市風險警示。
2014年3月28日,公司《關于撤銷股票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披露顯示,經深證證券交易所審核批準,自2014年3月31日起,撤銷*ST國商及*ST國商B的警示,股票將會在2014年3月28日停牌一天,并于2014年3月31日起恢復正常交易。
深國商的第一大股東經歷了從特發集團、和昌父子、湖北冰晶,到如今的皇庭地產,持股比例一直保持在僅13%左右,股權極為松散。而在鄭康豪為首的皇庭系接手深國商后,皇庭廣場的開業裝修費用一再追加卻遲遲不能完工。更不可思議的是,公司與承接項目施工的泛華公司在裝修合同上竟沒標明具體的合同金額,也未約定明確的工程施工完工日期。
在這樣管理混亂的環境下,深國商進行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最終實現扭虧為盈、成功摘帽,究竟是公允價值在我國市場上普及運用的一次勝利,還是被別有用心地在維護少數大股東的利益。
縱使深國商的資產過去存在被低估,但此次會計政策變更能否持續、可靠的保證財務信息得到公允反映,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能否得到保障,進而維護整個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轉,仍有待考量。
雖然我國的市場環境和機制已有很大的發展,但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市場活躍度不夠充分,同時還缺乏著公平、公開、透明的價格形成機制,勢必影響資產價值的合理判斷。這也意味著,公允價值的取得不僅需要成熟的市場環境,還需要獨立評估機構的專業判斷。這無疑增加了企業提供信息的難度和成本。
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還不夠規范,價格波動因素較為復雜。這樣的市場環境容易導致企業利潤隨公允價值的變動而變化。
公司業績一旦偏幅過大,必將引起投資者和債權人或者受益人的質疑,誤導財務信息使用者進行有用決策。此外,一旦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企業將成為監督的主體,這也無疑加重了企業的經營負擔和風險。
盡管我國證券市場一直對上市公司采取著嚴密的監管措施,對其各項財務指標也有硬性要求,但仍存在諸多不夠謹慎的地方。2012年7月7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已經發布了新的上市規則,同時在撤銷股票退市風險警示的規定中取消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正”這一指標。
回顧*ST國商的摘帽歷程:公司于2012年采用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后,直接幫助公司在2012年度扭虧為盈,在2013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為2,236,808,854.06元,滿足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條件,并成功摘帽。一旦沿用《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08年修訂)》,在*ST國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仍為負值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實現摘帽的。
資本市場之所以對上市公司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旨在提醒廣大投資者關注這些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做到謹慎投資。
如果一家財務風險很高、經營能力存在問題的上市公司,稍稍利用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把戲就能擺脫危機,而企業事實上仍存在巨大風險和諸多不穩定因素,那必然導致會計信息可靠性、謹慎性的喪失,也喪失著為市場提供服務的價值,我國的市場環境也將陷入危機之中。
(浙江南大投資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0018)
[1]曹曉雪,湛丹妮,楊陽.上市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應用研究[J].財會月刊,2011,2.
[2]李世新,楊久利,劉斌.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基于減值準備的討論[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5.
[3]劉斌.基于白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巨額沖銷動因研究——來自深滬兩市1998—2002年的經驗證據[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4]劉斌,江朝敏,朱丹.強制性會計政策變更對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的影響研究[J].財貿研究,2005,05.
[5]唐少波.會計政策變更的財務后果研究[J].時代經貿,2017(13).
[6]徐繼全.合法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預防對策[J].時代經貿,2007(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