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院肺病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一種發病機制與典型哮喘相似的特殊類型哮喘,臨床多表現為氣促、明顯喘息等,目前已經被國內外醫學界認定是哮喘的亞型或典型哮喘前期,也有學者稱之為隱匿性哮喘[1]。其發病機制分為氣道炎性反應、氣道高反應性等,患者咳嗽時間多集中在夜間和清晨,易被陰雨天氣、空氣污染、心情緊張、寵物、感冒、飲酒等誘發或加重病情[2]。臨床治療多采用傳統西醫治療方案,雖短期療效顯著,但預后復發率較高,遠期療效欠佳。孟魯司特作為臨床治療咳嗽性變異哮喘的常用西藥,具有一定臨床療效[3]。筆者選取42例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半夏厚樸湯聯合孟魯司特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咳嗽變異性哮喘診斷標準[4]。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37~52歲,平均年齡(37.8±6.4)歲;病程6.5~10年,平均(7.1±1.4)年。觀察組男19例,女23例,年齡35~47歲,平均年齡(36.8±6.1)歲;病程6.3~10年,平均(7.2±1.3)年。排除藥物過敏、認知功能障礙、帕金森、精神病、嚴重心肺及腎臟功能障礙、妊娠及哺乳期病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孟魯司特咀嚼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70058)10 mg,睡前口服,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半夏厚樸湯,藥用:半夏130 g,生姜75 g,茯苓60 g,厚樸45 g,蘇葉30 g。根據患者病情辨證加減:多汗者加黃芪、白術、防風各10 g;肝郁者加郁金、合歡花各10 g;多痰者加紫蘇子6 g;流涕、鼻塞者加白芷、薄荷、辛夷各6 g;消化不良者加陳皮6 g。藥以1.4 L清水煎煮,取0.8 L,1劑/d,早晚分服。7d為1個療程,兩組均治療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判斷標準[5]。咳嗽癥狀分級:0級:日夜均無咳嗽;1級:日間1~2次短暫咳嗽,夜間在清醒時或是將入睡時咳嗽;2級:日間超過2次短暫咳嗽,夜間因咳嗽驚醒1次或是早醒;3級:日間咳嗽頻繁,未影響正常生活,夜間因咳嗽頻繁驚醒;4級:日間咳嗽頻繁,正常生活受影響,夜間大多數時間咳嗽;5級:嚴重咳嗽,無法正常生活,夜間無法入睡。治愈:治療結束后患者無咳嗽癥狀;顯效:治療過程中患者咳嗽癥狀減輕2級;有效:治療過程中患者咳嗽癥狀減輕1級;無效:療程結束后患者病情并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兩組不良反應情況。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8.10%,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1.9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出現1例惡心,1例嘔吐,1例失眠,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4%,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無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有研究證明[6],咳嗽變異性哮喘與感冒發生關聯密切。咳嗽性變異哮喘可歸屬中醫“喘證”、“咳嗽”等范疇,其病機為余邪未盡,痰濁內伏,導致肺氣失宣,患者主要表現為氣促、咳嗽、多痰等[7]。目前國內在咳嗽變異性哮喘治療方面尚未達成共識,缺乏統一的用藥和治療規范標準,部分患者西醫療效顯著,但停藥后存在癥狀遷延反復現象,預后效果不佳。
孟魯司特作為治療咳嗽性變異哮喘的常用藥物,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孟魯司特本身不良反應明顯,如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失眠、關節痛等,且對用藥年齡限制明顯。
半夏厚樸湯方中半夏燥溫化痰;蘇子、陳皮止咳平喘,健胃消脾;茯苓能安神化痰,健脾舒胃;厚樸順氣除濕,祛痰止咳。結合辨證加減用藥,達降氣化痰、止咳平喘之功。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相近[8]。
綜上所述,采用半夏厚樸湯聯合孟魯司特治療咳嗽性變異哮喘,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胡紅.咳嗽變異性哮喘診療新進展[J]. 疑難病雜志,2015(2):111-113.
[2]奚秀珠.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咽炎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5,31(1):52-53.
[3]郭素梅,呂澤峰.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5(4):58-60.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層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5):331-336.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陳樹煜,方澤葵,方思,等.典型哮喘與咳嗽變異性哮喘的小氣道功能差異分析[J].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7(3):330-336.
[7]李玉葉.咳嗽變異性哮喘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28- 29.
[8]王勇.中西醫結合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養生,2014,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