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影
(吉林師范大學 化學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研讀文獻了解,不同的學者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含義有不同的理解。史寧中在推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及其培育中提到:“學科核心素養,是指某一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余文森教授的觀點是“學科核心素養一方面指的是某一學科對人的核心素養發展特有的貢獻和關鍵作用,另一方面指的是某一學科特有的教育價值通過對學生的培養而得到的體現和實施”[1];邵朝友認為學科核心素養是“通過對某一學科的學科知識及思維方式的學習,從而獲得該學科的學科觀念,具備該學科的學科能力”;楊凌云認為“在關注學科、關注學生未來發展的基礎上,能充分體現學科課程的總目標、準確評估學生階段性學科學習水平的素養即是學科核心素養”;此外,其他的專家學者將學科核心素養界定為“學生通過對某一學科的學習,從而具備了具有該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其中包括對該學科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理解和對學科知識技能的運用”。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學科核心素養可以界定為:通過某一學科的系統學習,從而獲得的應用于未來學習和個體發展的該學科特有的核心知識、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一方面是要發展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必備的品質和關鍵能力,另一方面又要突出化學學科對學生獨特的教育價值和培養方式。其內涵包括:第一,通過對物質世界的觀察所體現出的對待化學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念;第二,了解、掌握、解決有關化學問題基本思路和思維習慣;第三,發展科學技術,保持社會與環境相和諧的良好素質。即將頒布實施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界定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要素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等五個方面[2]。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主要體現在能從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能從微觀和宏觀相結合的角度解決問題;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是讓學生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而在變化過程中有一定的變化規律,能從多方面,動態的分析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素養;培養學生通過建立假設,分析推理,實驗驗證等方法了解物質的本質屬性以及物質與物質間的內部聯系,建立相應模型。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產生的原因,揭示現象的實質和規律。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要求培養學生積極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規律,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嚴謹的實驗態度,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合作學習,培養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要求學生要有認真的科學態度、科學品質。敢于探索發現和求真。要有健康化學、綠色化學的發展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可以對與化學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作出科學的分析和判斷。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化學課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學習化學課程知識,運用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形成科學的化學學科觀念和科學探究意識,在社會生活中踐行化學學科的學習價值[3]。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化學課堂教學的根本。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通過學生在對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養成和發展,因此,化學學科知識是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介質,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知識,它處于化學學科整個知識系統的核心位置,對其他的次要知識和外圍知識具有關聯作用。化學教師應該提高自己對化學學科核心知識的認識水平,增強對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知識的教學。這不僅有利于教學過程中抓住主要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為學生節省學習精力和時間,也有利于為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例如,“物質的量”就是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中的核心知識,它是關聯質量、摩爾質量,粒
子數與阿伏伽德羅常數、氣體體積與氣體摩爾體積,溶液體積與物質的量濃度的統領性知識。是高中化學計算的必備知識。是培養學生微觀探析的重要知識,是引導學生由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的橋梁性知識。對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具有很重要的培養作用。化學教師要重視這一教學核心知識點,要基于培養學生微觀探析意識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學會證據推理和模型認識。證據推理的過程有賴于科學的思維過程,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例如,對于“鈉與硫酸銅反應”的實驗的教學,教師可以先提出:“鈉與硫酸銅反應的產物是什么”的科學探究問題,學生依據已經具備的知識進行假設猜想。一部分同學猜想產物可能是:鈉與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鈉。另一部分同學猜想產物可能是:鈉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再與硫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為了驗證學生的猜想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驗驗證,通過觀察實驗想象,分析得出結論。驗證猜想二為正確猜想。這一研究過程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探究思維的培養,通過假設猜想和實驗驗證最終得出結論,這也是一個依靠科學思維的證據推理的過程。再比如對于“原電池”的知識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在其腦海中結構起原電池的模型,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無論遇到怎樣復雜的原電池只要依據原電池的模型,就可以判斷出該裝置為原電池。為學生建立“模型認識”是化學學習中將復雜知識簡單化的一種教學手段,是學生科學思維培養過程的必經之路。
“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必備的思想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用變化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化學學科中有很多學科觀念,像目前大力倡導的綠色化學觀念,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傳遞積極的化學學科觀念。化學學科中同樣存在化學平衡思想、質量守恒思想等多種化學學科思想。這些思想都是化學科學在發現物質,研究物質和應用物質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的。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的知識的學習,理解和領悟化學學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觀念。從而形成化學學科思想品質和關鍵能力,達到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例如:對高中化學選修四教材中《鹽類的水解》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對酸、堿,鹽形成初步認識,在必修一“離子反應”的學習中加深了對鹽類的認識,鹽能在水溶液中電離、鹽類分為可溶性鹽和不溶性鹽等。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食鹽氯化鈉。化學教師只有掌握以上知識才能在鹽類的水解教學中抽絲薄繭,層層遞進。一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其樂學善學的品質;二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制約其自身的發展程度,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建構學生化學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云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科教育的靈魂[J].中學化學教與學,2017(2):7-10.
[2]朱鵬飛.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進展及其對中學化學教學的啟示[J].化學教學,2017(1):8.
[3]吳 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構建視角[J].化學教學,201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