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正
(太原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各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國際競爭也越來越嚴峻,人才已經成為國際競爭中的中必要因素。因此,我國為了在各大高校培養成更優秀的人才,不斷的推進教育體制的改革。其中,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是眾多學科中的組成部分。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如何發揮該專業的優勢,培養出一批更優秀的人才是目前高校普遍關注的問題。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主要的學科目標是將人們的生活環境在節能的情況下,變得更加舒適。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主要是由建筑環境和設備工程相結合。目的是促進人與環境,人與建筑的和諧發展。該學科主要培養的是建筑能源專業性人才。畢業后的學生可以從事建筑物采暖、燃氣應用等工作。此外還可以在設備應用學科優勢下從事現代建筑環境系統和功能設備的設計,進行安裝、調試、維護等工作。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對我國推行的低碳環保經濟的發展模式具有一致性,因此在今后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
尤其是伴隨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各種類型的建筑物不斷涌現,人們對于建筑物的內部設計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對于建筑環境系統設計專業的的人才需求量更大。該專業主要設計的學科有工程熱力學、建筑節能、樓宇控制等。這些基礎的理論學科可以促使該專業的學生更好的服務于從事的行業,此外學科中的有關節能與智能化就控制的理論知識可以促使今后的建筑向著綠色、節能的方向發展。
在國際競爭日漸激烈的新形勢下,人才已經成為競爭的核心因素。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各國的人才優勢,教育部門不斷的推行一些列的改革政策。不少的教育界專家對國外該專業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并結合我國教育的國情,制定相應的改革措施。因此,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國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也呈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但是,在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多的情況下,該專業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若對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加重視將會阻礙我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將人才競爭的優勢降低,影響了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下面我們就從國內和國外不同的角度分析該專業的發展趨勢[2]。
據相關研究發現國外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主要的特點是與建筑學的聯系性較強。分析其中的原因是國外對于建筑設計的節能問題有高度的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會增加不同專業和與該專業合作的機會,因此學科教育中就會側重于建筑節能設計的環節,以促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該專業的學生除了需要掌握相關的建筑學知識外,還需要對環境醫學等知識有相關了解。因此,該專業畢業的學生主要從事建筑環境和設備相關的工作。他們以培養國際性的人才為目標。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問題是國際上共同關注的問題,而人才培養主要是為了解決該方面的問題,因此具有國際化的特征[3]。
我國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是與不同的專業結合而來的,學科專業在沒有合并之前,該專業主要的研究重點是建筑中的暖通空調設備,而現在專業在合并之后,研究的內容變更更廣泛,與建筑環境、燃氣工程等聯系越來越密切。可以說我國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學科改革未進行之前,該專業就業的范圍較窄,但是在伴隨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的學科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在人們越來重視居住和環境問題下,學科涉及的內容和深度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在我國建筑能耗和生態環境嚴峻的背景下,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也不斷的增多。與國外相比,該專業的發展都與國際上面臨的主要問題有重要的關系,目的都是為了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國際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可以加強之間的合作交流[4]。
據相關的統計發現,我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大多向以下方向發展。比如,施工單位,在建筑市場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許多畢業后的學生從事施工管理的工作,這也是一條不錯的就業選擇。空調公司,該專業畢業后的學生選擇去空調公司就業的也不在少數,但是空調公司具體的人才需求與該專業的學生還就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該專業對于設備知識的學習不足。再者,設計院,是該專業畢業生較為理想的工作去處。但是在我國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多的情況下,要想進入比較理想的設計院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對本科畢業生來說。其次,有的學生畢業后會選擇從事建筑能源環境評估和咨詢的工作,在環境問題日漸被人們關注的背景下,該領域是一項新型產業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可以在本行業工作的人員可以考取建筑能源工程師,也是一條不錯的就業選擇。再者,不少的畢業生在嚴酷的就業環境下選擇繼續深造,比如考研,考公務員等。
在能源問題日漸緊張,生態環境問題日漸突出的背景下,為了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的許多產業也在轉型過程中,因此就會需要大量有關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因此針對社會目前的發展前景就需要,不斷的優化教育體系,全面推進教育改革,在努力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也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不斷提高我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全面發展型的人才[5]。
我們在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需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需要全面的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技創新帶動經濟的發展。在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上需要將兩者緊密的結合,借鑒國外學科教育的模式,并將其轉化為適應我國教育發展的模式,積極推廣課程國際化,將人才培養確立為教育的首要目標,不斷提高本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6]。
綜上所述,在能源環境形勢日漸緊張的背景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因此,教育部門需要針對國家目前的發展形勢,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努力提高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將其培養成國家今后發展的人才,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仲仕晶.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當下的發展前景[J].應用能源技術,2016,(4):8-11.
[2]龔寶釤.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當下的發展前景[J].科技展望,2016,(34):340.
[3]潘云鋼,付祥釗,陳敏.對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培養工程思維的思考[J].暖通空調,2018,(4):1-6.
[4]孫志高.工程技術人才職場能力培養路徑研究——基于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98-100.
[5]王方,李志強,范曉偉, 等.雙創環境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綜合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7,(3):18-22.
[6]王利霞.應用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課程 內容建設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14):173,175.